《血亏预警!别再傻傻买基金“避险”了,镰刀正在靠近!》
文章目录
股市震荡期,迷信公募基金“避险”?别太天真!
来源:北京商报
最近股市波动,很多人又开始鼓吹公募基金是避风港了。说什么持仓分散,都是蓝筹股和科技股,抗跌性强。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背后逻辑真的站得住脚吗?
分散投资,真能规避风险?
没错,公募基金有持仓比例限制,单个股票不能超过基金资产的10%。这听起来很分散,能有效规避个股“黑天鹅”风险。但问题是,如果整个板块、整个市场都遭遇“黑天鹅”呢?
就像前段时间的医药股,政策风险一来,整个板块都跌得妈都不认识。你基金持仓再分散,医药股占比再低,总归还是要跟着一起遭殃。别跟我说什么优质医药股,在政策风险面前,哪有什么绝对的“优质”?
核心资产+成长赛道?小心变成“坑”
“核心资产加成长赛道”,听起来很美好,既有蓝筹股的防御性,又有成长股的爆发力。但现实往往是,蓝筹股涨不动,成长股跌得快。
银行、电力等高股息板块,确实能吸引一部分避险资金。但这些板块的成长性在哪里?指望它们跑赢通胀?别开玩笑了。而且,一旦市场回暖,这些避险资金跑得比谁都快。
所谓的“成长赛道”,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科技股短期回调,公募基金回撤幅度确实可能小于投资者预期。但这并不代表基金经理有多厉害,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跑得慢而已。而且,科技股的风险远不止短期回调,技术迭代、竞争加剧,哪个不是潜在的“地雷”?
主动型VS被动型?谁才是“真命天子”?
公募基金还分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基金靠基金经理选股,业绩差异大。但文章说,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的平均业绩仍然好于投资者整体水平。这句话本身就很有问题。基金经理再厉害,也是从市场里赚钱,他们的收益最终还不是来自于其他投资者的亏损?难道散户就活该亏钱?
被动型基金追踪指数,业绩稳定。但文章又说,被动型基金的业绩可能会好于多数主动型基金,所以是“魔鬼基金”。这逻辑简直莫名其妙。被动型基金只是复制指数,如果指数本身表现不好,它又能好到哪里去?而且,指数的编制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今天你觉得好的指数,明天可能就被踢出局了。
“买基金避险”?别被忽悠了!
所以,别再迷信什么“买基金避险”了。公募基金也是一种投资工具,它有优点,但也有缺点。在股市震荡期,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冷静下来,好好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当然,最保守的策略是空仓等待。但问题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空仓等待”呢?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要追涨杀跌,最终成为市场的韭菜。
记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别把自己的血汗钱,交给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