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凛冬:泡沫崩盘后的反思,谁将赢得第二波?
文章目录
AI凛冬已至?泡沫崩裂后的深思与反击
曾经被吹上天的AI叙事,如今如同被扒光了衣服的小丑,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什么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不过是被资本裹挟的又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川普Meme的吸血,简直是对这帮AI创业者赤裸裸的嘲讽——真正能抓住人心的,还是那些简单粗暴、充满争议的东西,而不是你那些晦涩难懂的“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Deepseek的出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被市场无情抛弃的命运。更别提那些高高在上的关税壁垒,直接把本就脆弱的AI生态砸得粉碎。链上流动性?早就被这场闹剧榨干了!“意料之外”?狗屁!这根本就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泡沫,只是破灭得比预想中更快罢了!
AI叙事崩盘:川普Meme吸血、Deepseek横空出世与关税重击
说实话,我早就看不惯这帮“AI专家”了。一个个PPT做得天花乱坠,口号喊得震天响,真正能落地的东西有多少?还不如那些土狗项目,至少人家坦诚地承认自己就是来圈钱的。Deepseek确实有实力,但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里,实力根本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会讲故事,会炒作概念,会拉人头。可惜Deepseek太实在了,不懂得迎合市场的口味,最终只能黯然离场。关税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直接扼杀了国内AI产业的生存空间。与其指望政策扶持,不如想想怎么在夹缝中求生存。
死亡、苟延残喘与意外反弹:项目现状扫描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些AI项目。有些项目已经彻底凉透了,连挣扎一下的力气都没有。有些项目还在苟延残喘,试图用一些新的故事来吸引眼球,但效果甚微。当然,也有一些项目还在默默做事,不断推出新的东西。最让人意外的是,有些项目因为“庄”的入场,反而出现了一波意想不到的反弹。不得不说,这个市场充满了变数,永远不要低估资本的力量。
AI第二波?重塑而非复制
AI还有第二波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次绝不会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上次的泡沫已经证明,那些空洞的概念和华而不实的技术是行不通的。这次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为用户带来价值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是颠覆,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跟风。
下半场:AI的生存之道
经历了泡沫破灭的洗礼,AI的下半场将会更加残酷。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有创新能力、有执行力的团队,才能生存下来。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AI的生存之道在于:聚焦用户需求,深耕垂直领域,拥抱开源社区,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不要再沉迷于讲故事和炒概念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王道。
Launchpad乱战:Meme与AI的割据时代?
今年,Launchpad这玩意儿简直像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年初的Four.Meme还算有点声色,myshell也赶着趟儿上线了AI Launchpad,紧接着又冒出个Launchlab。更别提那些公链,一个个都急着搞自己的Launchpad,生怕错过了这波收割韭菜的机会。说白了,Launchpad就是个变相的ICO,换汤不换药,收割的还是散户的血汗钱。
Meme Launchpad:生态与创造者的双重博弈
Meme Launchpad的本质就是一场生态和创造者的竞赛。说白了,就是看谁能忽悠更多的人来买你的空气币。生态决定了每条公链都可以搞自己的Meme Launchpad,但能真正成为赢家的,往往只有一个。毕竟,韭菜就那么多,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创造者的竞争就更激烈了,无非就是比谁能给代币发行者更好的分润模型,吸引那些有创意(或者说会看角度)的人来你的平台发币。
被吹成Launchlab龙头的“$TIME”,最高点也不过9M,之后就销声匿迹了。Pump.fun勉强能做到一天一两个代币顺利毕业,其他平台就更惨了,基本都是上线即归零。一损俱损?那是当然的!这帮Meme Launchpad,除了会炒作概念,还会干啥?
AI Launchpad:实用主义的避风港
Meme没有Utility,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AI Agent不同,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必须要有Utility才好意思出来骗钱。所以,你会看到一些AI项目会选择在AI Launchpad上线,因为Meme Launchpad根本不适合AI Agent。毕竟,韭菜也不是傻子,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谁会买?
不完全统计:Meme与AI Launchpad阵营划分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至少有5-10个AI Launchpad,数量上和Meme Launchpad不相上下。Meme Launchpad有Pumpfun、Launchlab、FourMeme、Clanker、Apeswin等等,AI Launchpad则有autofun、Virtual Genesis、Creatorbid、Arc Ryzome、Myshell、Spectral等等。
不得不说,这Launchpad的数量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AI Launchpad的进化:合作与赋能
AI Launchpad的发行方式,除了用户自己创建代币外,更多也选择直接和已经有一定基础的AI项目合作。Virtuals Genesis目前还有7个项目等待上线,autofun已经宣布和13个项目达成合作。之前大火的Arc也宣布了自己的AI AppStore计划。
这说明,AI Launchpad也在不断进化,试图通过合作和赋能来提升自身的价值。
结语:关注AI Launchpad,押注AI的未来
如果你相信AI,那么就应该关注AI Launchpad上的更多新项目。Meme Launchpad和AI Launchpad将会各占半壁江山?我看不见得。Meme的生命周期太短了,炒作过后就是一地鸡毛。AI才是未来的趋势,虽然现在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只要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就一定能迎来爆发的那一天。
Virtuals & AI16Z:进化中的生态经济学,谁能笑到最后?
上个周期里,Virtuals和AI16Z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了,也算是这轮跟踪下来,我觉得还在努力维持更新的。说实话,币圈的项目,能挺过一轮牛熊,还想着搞点事情的,那真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圈完钱就跑路,或者干脆躺平装死。
Virtuals:构建VPN、ACP、Points与Genesis的Agent生态
Virtuals作为Agent的代表,之前的代币经济学被不少人吹捧为拉盘利器。什么VPN、ACP、Points、Genesis,一堆概念,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换着花样圈钱。VPN(Virtuals Partners Network),美其名曰连接投资者、专家和开发者,挖掘AI智能体创始人。说白了,就是找几个大佬站台,忽悠散户接盘。ACP(Agent Commerce Protocol),想搞一个AI代理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先于谷歌推出Agent 2 Agent概念?呵呵,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Points积分,就是一种忠诚度证明,让你拿着$VIRTUAL token去参与Launchpad。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Genesis,一个新的发射机制,号称公平透明,还带退款保证。退款?到时候还不是各种理由搪塞你!
AI16Z:ElizaOS V2、AUTOFUN与新经济模型,重塑代币价值
AI16Z作为上一轮最热门的项目,代币实用性却一直被人诟病。这帮VC出身的人,可能更擅长的是投资,而不是运营项目。ElizaOS V2,新的升级版AI框架,说是因为V1贡献者太多,导致效率变低。我看是之前的框架太烂了吧!AUTOFUN,一个新的AI发射平台,号称更公平和长期。AI Token验证的聊天机制?社区内容创建工具?这些东西,真的能提升代币的价值吗?AI16Z新经济模型,据说要把发射台的利润用于回购,再反过来补充流动性。这套路,怎么和Virtuals这么像?
殊途同归:生态赋能才是王道?
不管是功能,还是Token,这两个曾经的头部项目,都没有停下对生态的赋能。贴两张截图?呵呵,截图谁不会?关键是,这些东西能不能真正落地,能不能给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说到底,这两个项目都在试图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用生态来赋能代币。但问题是,生态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币圈的项目,最缺的就是耐心。大家都想着一夜暴富,谁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慢慢构建生态?所以,这两个项目最终能不能成功,我还是持怀疑态度。
MCP概念再燃:老币的复兴与新机遇
最近,MCP(Metaverse AI Computing Protocol)这个概念又火起来了,不得不说,币圈就是这样,永远不缺新的炒作点。但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把AI计算能力放到链上,让大家共享。听起来挺美好的,但实际上,性能、安全性、成本都是问题。
捡垃圾?不如挖掘生态潜力
MCP概念的兴起,让一些人开始在老项目里“捡垃圾”,试图找到新的机会。除了DARK以外,SkyAI最近也很火,还有一些老币,比如\(DIGIMON、\)AVA、$ARC,也都在往这个方向靠。说实话,与其捡垃圾,不如挖掘这些老币的生态潜力。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应用场景,有没有什么新的技术突破。毕竟,光靠炒概念是走不远的。
新概念层出不穷:AI的无限可能
只要AI继续发展,就会有更多的新概念涌现出来。VR、AR、物联网、边缘计算,这些领域都可能与AI结合,产生新的火花。但问题是,这些概念能不能真正落地,能不能为用户带来实际的价值?不要被那些花哨的概念迷惑,要关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机会永远留给牌桌上的人
只要不下牌桌,今年就还有机会?这话听起来很鸡汤,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币圈就是一个赌场,有人赢,就有人输。但如果你连牌桌都不敢上,那就永远没有赢的机会。所以,即使经历了熊市的洗礼,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坚持下去。只要保持学习,保持思考,保持行动,总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