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AI泡沫夢醒:Meme狂潮、技術焦慮與鏈上求生

文章目录


AI 泡沫後的餘燼:一場被 Meme 和關稅打斷的春夢?

從川普 Meme 到 Deepseek:敘事崩盤與流動性枯竭

還記得年初那股熱氣騰騰的 AI 敘事嗎?彷彿一夜之間,區塊鏈的世界就要被人工智能徹底顛覆。然而,夢醒時分總是來得猝不及防。先是川普 Meme 的橫空出世,以一種戲謔的方式吸走了本就有限的市場關注;緊接著,國產 AI 新星 Deepseek 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技術落地的希望,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深層次的焦慮:我們真的準備好了迎接 AI 的時代嗎?更不必說,還有那揮之不去的關稅陰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斬斷脆弱的鏈上流動性。一連串的「意料之外」,讓原本看似堅不可摧的 AI 泡沫,提前走到了破滅的邊緣。這哪是什麼技術革命的黎明?分明就是一場被現實狠狠扇了一巴掌的春夢!

倖存者偏差:誰在苟延殘喘,誰在伺機而動?

項目追蹤:死亡、故事、實幹與意外之喜

老實說,自打上次盤點完那些 AI 項目之後,我就像個老媽子一樣,時刻關注著它們的動向。幣圈嘛,本來就是個殘酷的修羅場,有的項目早就涼透了,連個水花都沒濺起來;有的還在靠著精美的 PPT 和天花亂墜的願景,勉強維持著搖搖欲墜的敘事;當然,也有那麼一些,還在默默地耕耘,不斷地推出新東西,試圖證明自己的價值。更有甚者,因為背後突然冒出來個「莊」,反而意外地迎來了一波反彈,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市場,真他媽是個玄學!不過,在我看來,這些反彈更像是迴光返照,沒有紮實的基本面,終究難逃被市場拋棄的命運。

第二波 AI 浪潮:是炒冷飯還是浴火重生?

告別舊模式:AI 的下半場要怎麼玩?

經歷了這幾個月的腥風血雨,我不禁要問:AI 還有第二波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別指望還是之前那一套玩法。過去那種靠著蹭熱點、炒概念就能圈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說上半場是群魔亂舞,那下半場就必然是刺刀見紅的真刀真槍。AI 要想在廢墟上重建,就必須告別浮誇,擁抱實用。必須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創造真實價值,而不是只停留在白皮書上的宏偉藍圖。換句話說,AI 要想真正崛起,就必須從「概念」走向「應用」,從「炒作」走向「落地」。否則,等待它的,只會是再一次的泡沫破滅。

發射臺大爆炸:Meme 與 AI 各據山頭,誰主沉浮?

Launchpad 軍備競賽:生態、創造者與分潤模型

今年 Launchpad 簡直要爆發了!年初被 Four.Meme 點燃,接著 Myshell 的 AI Launchpad 也來湊熱鬧。不僅如此,各個公鏈生態也都開始打造自己的發射臺。這場 Launchpad 的軍備競賽,本質上就是生態和創造者的競爭。

Meme Launchpad 的困境:曇花一現與一損俱損

生態決定了每一條公鏈都可以擁有自己的 Meme Launchpad,但往往只有一個能成為贏家通吃的角色。至於創造者,無非就是看誰能提供更好的分潤模型,吸引那些眼光獨到、會講故事的人來發幣。號稱 Launchlab 龍頭的「$TIME」,最高點也不過 900 萬美元市值,其他的 Meme 更是乏善可陳。Pump.fun 上每天可能有一兩個幣僥倖畢業,其他平臺更是慘不忍睹。正所謂一損俱損,Meme Launchpad 的日子並不好過。它們太過依賴情緒和短期的 FOMO,缺乏長期的價值支撐。

AI Launchpad 的崛起:Utility 至上與合作模式

但 Meme Launchpad 終究是 Meme Launchpad,它只適合 Meme。而 AI Agent,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必須要有實際的用例才好意思拿出來說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 AI 項目會選擇在一些專門的 AI Launchpad 上線。畢竟,Meme Launchpad 那一套,根本不適合 AI Agent。

Meme VS AI:誰能笑到最後?

據我觀察,現在的 AI Launchpad 至少也有五到十個。與 Meme Launchpad 相比,AI Launchpad 除了讓用戶自己創建代幣之外,更多的是選擇直接與已經有一定基礎的 AI 項目合作。Virtuals Genesis 目前還有七個項目等待上線,Autofun 已經宣佈與十三個項目合作。之前大火的 Arc 也推出了自己的 AI AppStore 計劃。如果你真的相信 AI 的未來,那就應該多關注 AI Launchpad 上那些有潛力的新項目。在我看來,Meme Launchpad 和 AI Launchpad 將會各佔半壁江山,但最終誰能笑到最後,還得看誰能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

Virtuals & AI16Z:進化版生態經濟學的野心與掙扎

代幣經濟學的反思:從項目自身到生態賦能

說到生態,就不得不提 Virtuals 和 AI16Z 這兩個上個週期的代表性項目。這幾個月跟下來,我發現它們都在努力進化,試圖找到新的增長點。Virtuals 作為 Agent 的代表,之前的代幣經濟學被認為是推動代幣上漲的重要因素。而 AI16Z 雖然是上一輪最熱門的項目,但其代幣的實用性卻一直飽受詬病。幾個月過去了,這兩個項目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它們的動作都更加專注於代幣對於「生態」的作用,而不僅僅是項目自身。這是一種可喜的轉變,也反映了市場對於單純炒作項目的逐漸厭倦。

Virtuals:VPN、ACP、Points 與 Genesis 的組合拳

Virtuals 最近動作頻頻,先是推出了 VPN(Virtuals Partners Network),旨在連接投資者、專家、學者和開發者,共同扶持 AI 智能體創始人。接著是 ACP(Agent Commerce Protocol),試圖構建一個由 AI 代理組成的商業生態系統,讓 AI 代理之間能夠自主交互、協作和交易。此外,Virtuals 還推出了 Points 積分系統,鼓勵用戶持有 $VIRTUAL 代幣,並用積分參與 Launchpad。最後是 Genesis,Virtuals Protocol 上線的新發射機制,強調基於積分的訪問、鏈上分配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以及退款保證。這一系列的組合拳,可以說是 Virtuals 在生態建設上的積極探索。

AI16Z:ElizaOS V2、AUTOFUN 與新經濟模型的探索

AI16Z 也不甘示弱。它們推出了 ElizaOS V2,一個升級版的 AI 框架,旨在提高開發者的效率。同時,還推出了 AUTOFUN,一個新的 AI 發射平臺,採用更公平和長期的 bonding curve,並提供自定義 CA 地址、AI Token 驗證聊天機制以及社區內容創建工具等功能。更值得關注的是 AI16Z 的新經濟模型,據說發射臺的利潤將用於 buyback,購买的 ai16z 反之補充其發射代幣的 liquidity pool,與 Virtuals 有類似之處。此外,$degenai 將和 ElizaOS V2 一起升級上線,並作為重要組成部分,也會為 AUTOFUN 的項目站臺。

殊途同歸:生態賦能的相似路徑

不管是 Virtuals 還是 AI16Z,這兩個曾經的頭部項目,都沒有停下對生態的賦能。它們都在試圖通過打造更完善的生態系統,來提升代幣的價值和項目的競爭力。這種從項目自身到生態賦能的轉變,或許是 AI 項目在下半場生存下去的關鍵。

MCP 概念的死灰復燃:老幣換新裝,韭菜再收割?

追逐熱點:SkyAI 與老幣的轉型之路

最近 MCP(Metaverse + AI + Crypto)概念又被炒起來了,不少人又開始在老項目裡「撿垃圾」,尋找潛在的生態機會。除了 DARK 之外,SkyAI 也是 MCP 概念的代表。還有一些老幣,比如 \(DIGIMON、\)AVA、$ARC 等,也都在往這個方向靠。在我看來,這波 MCP 熱潮,更像是一種蹭熱點的行為,老幣換個說法,就能重新吸引韭菜入場。

機會主義的狂歡:AI 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幣圈永遠不缺機會主義者,他們總是能敏銳地捕捉到市場上的熱點,然後迅速包裝,推出新的概念。MCP 只是最新的例子,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概念湧現。但這些概念的本質,往往還是換湯不換藥,只是為了吸引眼球,炒作價格。

賭徒心態:不下牌桌,就有機會?

我經常聽到有人說:「只要 AI 繼續發展,就會有更多的新概念湧現。只要不下牌桌,今年就還有機會。」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背後卻隱藏著一種賭徒心態。幣圈的確充滿了機會,但也充滿了風險。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知識和判斷力,只是盲目地追逐熱點,那最終只會成為被收割的韭菜。所以,在參與任何項目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調研,理性分析,不要被 FOMO 情緒所左右。畢竟,在幣圈,最稀缺的不是機會,而是清醒的頭腦。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