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血崩&真相:关税只是借口?背后更可怕的是…
文章目录
黑色星期一:一场由关税风暴引发的A股血洗?
“精准”打击与脆弱的神经
4月7日,对于A股市场而言,绝对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天。美国挥舞着“关税大棒”,在全球市场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而A股,首当其冲,遭遇了“精准”打击。三大指数集体跳水,尤其是创业板指,那超过12%的跌幅,简直可以用“崩盘”来形容,刺痛了无数股民的心。
整个市场,哀鸿遍野。超过1.5万亿的成交额,看似活跃,实则是恐慌情绪的集中释放。所有行业板块,无一幸免,全部飘绿,宛如末日景象。当然,在这一片狼藉之中,银行、食品饮料等“防御性”板块,凭借着其固有的“抗跌”属性,勉强维持着一丝颜面,试图在这场风暴中寻找一丝喘息之机。
但即使是这些所谓的“避风港”,也未能完全幸免。银行ETF和食品ETF,虽然跌幅相对较小,但也分别下跌了3.13%和4.73%。更令人心寒的是,前期被市场热捧的AI科技股,更是遭遇了灭顶之灾。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和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分别暴跌13.93%和17.41%,直接宣告了AI神话的破灭。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究竟是市场对外部风险的过度反应,还是A股自身脆弱性的集中暴露?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在长期结构性矛盾和增量信心不足的背景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引发市场的剧烈震荡。而这次的“关税风暴”,无疑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市场信心的脆弱,在这一天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护盘”的底气与无法忽视的现实
汇金再出手:真金白银能否挽回信心?
面对如此惨烈的市场表现,管理层显然坐不住了。中央汇金公司紧急发布公告,宣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已再次增持ETF,未来还将继续增持,以维护市场稳定。汇金的出手,无疑是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试图挽回投资者濒临崩溃的信心。
然而,汇金的“真金白银”能否真正扭转乾坤,恐怕还有待观察。在市场情绪极度恐慌的情况下,任何利好消息的效果都可能大打折扣。更何况,汇金的增持,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人民日报发声:信心喊话能否对冲市场恐慌?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强调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应对美国关税冲击有底气、有信心。文章还引用了国际组织和华尔街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测,试图以此来增强市场的信心。
但是,这种“信心喊话”的效果,又能有多大呢?在投资者亲身经历了市场的暴跌之后,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经济数据的好转,与股市的表现,并非总是同步。经济的“确定性”,也未必能够对冲美方“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
专家之声:理性分析还是自我安慰?
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等机构也纷纷发表观点,试图安抚市场情绪。招商证券认为,4月A股市场可能会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随着外部冲击的缓解,市场或将重回上升趋势。国泰君安证券则表示,2025年中国股市“转型牛”确立,短期波动后或存在修复性机会。
然而,这些专家的分析,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在市场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任何预测都显得过于乐观。更何况,专家的预测,也常常与市场的实际走势背道而驰。与其听信专家的“高谈阔论”,不如保持谨慎,独立思考,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避风港?高股息板块的“相对优势”与潜在风险
银行股:最后的倔强?
在4月7日的这场大跌中,银行股的表现,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最后的倔强”。在所有行业板块全线下跌的情况下,银行板块跌幅相对较小,成为了市场中难得的一抹亮色。银行ETF(512800)也展现出了较强的防御性。
中金公司认为,短期波动环境下,配置可能需要以稳为主,高股息、低波动的方向或相对占优。中泰证券则认为,“对等关税”虽然会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和净息差带来压力,但总体上银行资产质量能保持稳健,且有望迎来增量配置需求。
但是,银行股的“相对优势”,真的就意味着绝对安全吗?恐怕未必。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质量也面临着考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以及净息差的收窄,都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威胁。更何况,银行股的估值虽然较低,但其成长性也相对有限。因此,即使是“避风港”,也并非绝对安全,投资者仍需保持警惕。
食品饮料:防御性板块的甜蜜与苦涩
与银行股类似,食品饮料板块也凭借其“防御性”属性,在市场大跌中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食品ETF(515710)的跌幅,也小于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
天风证券表示,关税的提高或对出口产品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内需消费有望在此背景下实现良性增长,建议关注内需消费行情。中信建投也指出,食饮作为典型的内需板块,配置价值彰显。
然而,食品饮料板块的“防御性”,也并非毫无破绽。一方面,高端白酒的业绩,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较高,经济下行对其消费需求也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大众品虽然需求相对稳定,但竞争也更加激烈,盈利能力提升的难度较大。因此,即使是“防御性”板块,也并非高枕无忧,投资者仍需仔细甄别,选择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标的。
AI神话破灭?创业板人工智能的“冰点时刻”与机构的“抄底”呼唤
曾经的宠儿,如今的弃儿?
如果说4月7日A股市场有什么板块跌得最惨,那非人工智能莫属。曾经被市场热烈追捧的AI科技股,如今却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暴跌超过17%,板块内个股更是跌停成片,惨不忍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也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种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唏嘘。几个月前,AI还是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各大券商的研报都在不遗余力地吹捧AI的未来。而如今,AI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中金的“中期维度”:是理性分析还是画饼充饥?
面对如此惨烈的下跌,中金公司却依然在呼吁投资者保持乐观。他们认为,“对等关税”冲击下,全球贸易体系迎百年变局,但中国资产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备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他们还强调,AI产业仍是重要主线,回调或将迎来布局机会。
然而,中金的这种“中期维度”,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画饼充饥”。在市场如此恐慌的情况下,谁又有心情去考虑“中期”的事情呢?更何况,AI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技术进步的速度、政策支持的力度、以及市场竞争的格局,都可能对AI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盲目听信机构的“抄底”呼唤,很可能会再次踩雷。
关税阴影下的企业众生相:自救与挣扎
光模块龙头的“全面”应对:真有这么乐观?
在关税风暴的冲击下,企业也纷纷站出来发声,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光模块龙头公司中际旭创表示,他们正在研究相关关税政策,并积极申请关税豁免。他们还强调,海外客户目前还没有调整任何需求和订单,并且公司已经具备在泰国工厂全面生产光模块的能力。
中际旭创的表态,看似信心满满,但其中却也透露出了一丝无奈。一方面,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复杂的关税政策,并积极寻求关税豁免。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加速海外产能的布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风险。
然而,中际旭创的“全面”应对,真的就能够完全化解关税带来的冲击吗?恐怕未必。即使他们能够成功获得关税豁免,或者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但其成本也必然会上升,从而影响其盈利能力。更何况,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性,远超企业的想象。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面对关税风暴,企业能够做的,或许只有尽力而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