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索尼840亿豪赌:9大工作室沉浮录,谁是赢家?

文章目录


索尼的豪赌:游戏工作室收购背后的战略迷雾

巨额资金背后的焦虑:索尼的收购清单与战略意图

近几年游戏圈风起云涌,除了微软、腾讯这些巨头的大手笔收购,索尼也没闲着。尤其是在微软吞下动视暴雪之后,索尼那点儿“小动作”也显得格外引人关注。当然,说是小动作,那也是相对的。看看索尼财报里明晃晃摆着的115亿美元(约合840亿人民币)的资金储备,就知道他们的野心可不小。VR/AR、移动游戏,这些都是索尼想要插一脚的领域。说白了,就是要和微软掰手腕,免得自己在游戏这块蛋糕上被啃得太惨。

索尼这笔钱怎么花?恐怕他们自己心里也没个准数。VR/AR这玩意儿,喊了这么多年,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少之又少,更别提盈利了。移动游戏更是个坑,看看任天堂的马里奥手游,除了情怀,还有啥?索尼想要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光靠砸钱肯定是不够的。

Eric McCain的四年操盘:40亿美元的投资版图

说到砸钱,就不得不提Eric McCain这位前PlayStation Studios产品组合与战略总监。这位老兄在领英上公布了自己的战绩:过去四年主导完成了索尼的9项战略收购,累计投入40亿美元(约合290亿人民币)。40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9家工作室,各有各的来头,也各有各的命运。有的成了索尼的摇钱树,有的却成了烫手山芋。而这40亿美元,究竟花得值不值,恐怕还得打个问号。毕竟,游戏这行,可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成功的。

九家工作室浮沉录:成败得失与索尼的多元化尝试

Housemarque:《死亡回归》的荣光与《Saros》的期待

Housemarque,芬兰工作室,2021年被索尼收入囊中。他们的代表作《Returnal(死亡回归)》绝对是PS5上的一个亮点。这游戏画面精美,射击手感一流,就是难度有点儿高,劝退了不少手残党。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款叫好又叫座的独占大作。今年2月索尼发布会上公布的射击新游《Saros》,更是让人期待。希望Housemarque能再接再厉,别让玩家们失望。

Bluepoint Games:重制经典的匠人与原创之路的探索

Bluepoint Games,同样是2021年被索尼收购的工作室,以重制经典游戏闻名。《恶魔之魂》重制版、《旺达与巨像》,每一部都是诚意满满,让老玩家们感动不已。不过,一直吃老本也不是个事儿。今年1月,Bluepoint宣布取消开发中的服务型《战神》衍生作,转而开发新的原创项目。这步棋走得好不好,还得看他们的新作品质量如何。但愿他们能摆脱“重制专业户”的标签,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原创之路。

Bungie:36亿美元的豪赌与《命运》IP的未来

Bungie,这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光环》《命运》系列,哪一个不是游戏史上的经典?索尼为了得到他们,可是下了血本,花了36亿美元。这笔钱花得值不值?现在还不好说。虽然《命运2》还在运营,但热度已经大不如前。网易和Bungie合作开发的《命运》IP手游产品《Destiny: Rising》,能不能重振《命运》系列的雄风,也还是个未知数。36亿美元,索尼这回可是把宝压在了Bungie身上,成败在此一举。

Nixxes Software:移植专家的幕后功臣

Nixxes Software,荷兰游戏工作室,2021年被索尼收购。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把PlayStation上的游戏移植到PC平台。《地平线》系列作品的移植,就是他们的手笔。Nixxes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虽然不站在聚光灯下,但他们的工作却至关重要。毕竟,现在跨平台是大势所趋,而Nixxes就是索尼实现跨平台战略的重要一环。

Firesprite:从《The Playroom》到VR的进击

Firesprite,这家工作室的历史有点儿意思。他们曾开发了《无尽轮回》、《空军特别行动: 夜幕降临》,以及索尼 PS4 自带的《The Playroom》等游戏。《The Playroom》这款小游戏,相信很多PS4玩家都玩过,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乐趣。2022年,Firesprite正式被索尼收购。他们擅长VR游戏开发,看来索尼是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在VR领域有所突破。

Firewalk Studios:《星鸣特攻》的陨落与多人在线游戏的阴影

Firewalk Studios,2023年被索尼收购。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他们就给索尼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他们开发的英雄射击游戏《星鸣特攻》遭遇了滑铁卢,口碑和销量双双扑街。这款游戏的失败,不仅让Firewalk Studios陷入困境,也给索尼的多人在线游戏战略蒙上了一层阴影。看来,多人在线游戏这块蛋糕,并没有那么容易吃到。

Fabrik Games:VR领域的默默耕耘者

Fabrik Games,这家工作室是通过Firesprite工作室间接被索尼收购的。他们深耕VR游戏领域,但一直默默无闻。也许,索尼是看中了他们在VR方面的技术积累,希望他们能为PlayStation VR2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Valkyrie Entertainment:辅助开发的幕后英雄

Valkyrie Entertainment,2021年被索尼收购。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辅助其他工作室开发游戏,曾参与支援《战神》等索尼游戏的开发。Valkyrie Entertainment就像一个团队里的辅助,虽然不直接参与战斗,但却能为团队提供强大的支持。

Haven Studios:《Fairgame$》的延期与加拿大的桥头堡

Haven Studios,2022年被索尼收购,是索尼在加拿大的第一间工作室。他们的首款游戏《Fairgame\(》最初于2024年5月公布,是一款多人第三人称射击游戏。然而,今年2月有消息称,游戏已推迟至明年上线。看来,《Fairgame\)》的开发遇到了不少问题。不过,Haven Studios作为索尼在加拿大的桥头堡,肩负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Neon Koi:短命的移动游戏尝试

Neon Koi,这家工作室于2022年被索尼收购,当时名为 Savage Game Studios。他们的目标是开发移动游戏,但仅仅一年之后,索尼就宣布将其关闭。Neon Koi的陨落,说明索尼在移动游戏领域的尝试并不顺利。看来,想在移动游戏市场分一杯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豪赌的代价:收购价值几何?

总的来看,索尼这四年来的收购集中在2021年和2022年,而且对多人在线游戏工作室情有独钟。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索尼想在服务型游戏领域有所作为,摆脱单机游戏大厂的刻板印象,和微软、腾讯这些巨头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星鸣特攻》的惨败,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这款游戏不仅让Firewalk Studios颜面扫地,也让索尼的多人在线游戏战略遭受重创。

更糟糕的是,受到《星鸣特攻》的影响,其他正在开发中的在线服务型游戏也纷纷延期。Bungie的《命运》IP手游能否成功,还是个未知数。Haven Studios的《Fairgame$》也前途未卜。索尼这40亿美元的豪赌,究竟能换来什么?

平心而论,索尼的这些收购并非一无是处。Housemarque的《死亡回归》证明了索尼在单机游戏领域的实力依然强劲。Bluepoint Games的重制作品也赢得了玩家的认可。Nixxes Software的移植工作为索尼的跨平台战略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掩盖索尼在多人在线游戏领域的困境。

索尼想要在服务型游戏领域取得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创新和耐心。他们需要打造出真正吸引玩家的游戏,而不是盲目跟风,重复别人的成功模式。否则,这些收购来的工作室,最终只会成为索尼的包袱。40亿美元,对于索尼来说,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这些被收购的工作室来说,这却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索尼能否善用这些资源,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游戏行业的未来。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