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告別死薪水前停看聽:破解財務自由迷思,你準備好了嗎?

文章目录


告別死薪水?先別急著 FIRE,這三個靈魂拷問你敢面對嗎?

矽谷 FIRE 熱潮下的隱憂:別把財務獨立想得太簡單

當矽谷新貴和華爾街菁英都在高談闊論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時,我只想問一句:你們真的搞清楚 FIRE 是什麼了嗎?還是只是被那些「30 歲退休不是夢」、「躺著也能賺錢」的標題給洗腦了?創辦 ChooseFI 節目的 Brad Barrett 算是 FIRE 社群裡的一股清流,他用自己的血淚經驗告訴我們,想靠 4% 提領率安穩度日?先過了這三關再說!

Barrett 花了 13 年時間,靠著穩健的投資和節儉的生活,才讓資產突破百萬美元。接著,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朝九晚五的傳統職場,轉而經營 ChooseFI Podcast 和旅遊回饋網站來維持生計。聽起來很美好,對吧?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別以為 FIRE 只是單純的存錢遊戲,它更像是一場對人性的考驗。有多少人能真正擺脫消費主義的誘惑?又有多少人能長期堅持節儉的生活方式?更別提那些隱藏在 FIRE 背後的機會成本和潛在風險了!在人人鼓吹 FIRE 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冷靜思考,別讓財務獨立變成一場空想。

百萬美元就夠了?別傻了,先搞懂這三個問題!

問題一:你真的「想」改變,還是只是「想要」改變?

Barrett 提醒我們,別把 FIRE 當成口號,而是要捫心自問:我真的準備好改變了嗎?改變什麼?改變你對金錢的態度,改變你的消費習慣,甚至改變你的人生觀!很多人只是「想要」財務自由,但卻不願意付出實際行動。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能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卻不願意放棄眼前的物質享受。這種人,我敢說,永遠都 FIRE 不了!

真正的改變,是從內而外的。你必須先認知到自己對金錢的錯誤觀念,然後才能開始修正。這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如果你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那不如趁早放棄,免得浪費時間和精力。

財務羞愧?不存在的!面對帳單才是第一步

很多人不敢面對自己的帳單,因為他們害怕看到自己揮霍無度的證據。這種「財務羞愧」是阻礙我們邁向 FIRE 的一大障礙。Barrett 建議我們,勇敢地打開帳單,一筆一筆地檢視自己的開銷。找出那些不必要的支出,然後毫不留情地砍掉它們!

記住,沒有行動就談不上複利。如果你連面對帳單的勇氣都沒有,那還談什麼財務自由?

儲蓄率 50% 以上再談生活品質?根本是苦行僧!

Barrett 建議,先將儲蓄率提高到 50% 以上,再來考慮提升生活品質。這聽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卻很難做到。畢竟,誰不想享受生活呢?誰不想買名牌包、住豪宅、開跑車呢?

我認為,一味地追求高儲蓄率,反而會適得其反。過於節儉的生活,會讓人感到壓抑和痛苦,最終導致放棄 FIRE 的目標。比較好的做法是,在儲蓄和享受之間取得平衡。你可以設定一個合理的儲蓄目標,然後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存錢。畢竟,FIRE 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讓我們變成苦行僧!

重新定義「買得起」:別再被「月收入」綁架了!

先儲蓄後消費?難道要我餐餐吃泡麵?

Barrett 提倡「先儲蓄後消費」,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句老生常談,但實際上卻顛覆了許多人的消費觀念。很多人總是習慣先花錢,再看看剩下多少錢可以存。這種消費模式,只會讓你永遠陷在「月光族」的泥沼裡,永遠無法實現財務自由。

難道先儲蓄後消費,就意味著要餐餐吃泡麵、穿地攤貨嗎?當然不是!重點在於有意識地規劃你的支出,將儲蓄放在第一位。你可以設定一個儲蓄目標,然後在每個月領到薪水後,先把這筆錢存起來,剩下的錢再用於消費。這樣一來,你就能確保自己每個月都有穩定的儲蓄,而不是把錢花光光。

年支出 ×25?在高通膨時代根本是天方夜譚!

FIRE 社群裡常有人提到「年支出 ×25」或「×33」的公式,用來估算實現財務自由所需的目標資產。簡單來說,就是將你一年的生活支出乘以 25 或 33 倍,得出的數字就是你需要的總資產。但問題是,在高通膨時代,這個公式還適用嗎?

想想看,如果你的年支出是 100 萬台幣,按照「年支出 ×25」的公式,你需要 2500 萬台幣才能實現財務自由。但如果通貨膨脹率高達 5%,你的生活成本每年都會增加。這意味著,你需要更多的錢才能維持相同的生活水平。在高通膨時代,單靠「年支出 ×25」的公式來估算目標資產,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不消費不代表虧待自己?這邏輯我怎麼聽不懂?

Barrett 強調,不消費不代表虧待自己,而是要優先考慮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並為了未來的自由而儲蓄。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對於那些習慣及時行樂的人來說,卻很難理解。

很多人認為,人生苦短,應該及時享受。他們不願意為了遙遠的未來而犧牲眼前的快樂。但事實上,FIRE 的目的並不是要剝奪你的快樂,而是要讓你更有選擇的權利。當你實現財務自由後,你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工作所束縛。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財務獨立是團隊運動?難道要跟伴侶坦誠我的購物慾?

金錢會議?聽起來就像家庭批鬥大會!

Barrett 引用 American Century 基金公司的研究,指出共同理財的伴侶平均財富是各自打理的 15 倍。這聽起來很誘人,但前提是,你們的理財觀念必須一致!如果一個是極簡主義者,另一個是購物狂,那所謂的「共同理財」,恐怕只會變成無止盡的爭吵。

Barrett 建議夫妻每月召開一次「金錢會議」,討論家庭財務狀況、設定理財目標。但說實話,這種會議聽起來就像是家庭批鬥大會!想像一下,在會議上,你要向伴侶坦承自己又偷偷買了哪個名牌包、又刷了多少金額在網購上…這種場面,簡直比公開處刑還要可怕!

共享預算 App?我的小金庫要曝光了嗎?

為了方便共同理財,Barrett 建議使用共享預算 App。但對於那些有「小金庫」的人來說,這簡直是晴天霹靂!畢竟,誰沒有一點私房錢呢?誰不想在伴侶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犒賞自己一下呢?

共享預算 App 就像一台透明的 X 光機,將你的所有消費記錄都暴露在伴侶的眼皮底下。從此以後,你再也無法偷偷買遊戲點數、再也無法瞞著伴侶去高級餐廳…這種失去自由的感覺,簡直比失去生命還要痛苦!

從小教孩子理財觀念?別讓孩子變成小守財奴!

Barrett 建議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儲蓄、懂得投資。但過度強調理財,會不會讓孩子變成只會算計金錢的小守財奴呢?會不會讓他們失去了童年的樂趣呢?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懂得享受生活、懂得付出愛。金錢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而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孩子只懂得賺錢,卻不懂得如何花錢、如何愛人,那他們的人生也將是貧瘠的。

FIRE 的試金石:不是市場報酬,而是面對自己的勇氣

別再幻想一夜暴富,FIRE 是一場長跑

很多人把 FIRE 想像成一場短跑衝刺,渴望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財富,然後提前退休。但事實上,FIRE 更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它需要你長期堅持節儉的生活方式,需要你不斷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更需要你擁有強大的內心,能夠抵禦市場波動和各種誘惑。

別再幻想靠著一檔飆股、一筆意外之財就能實現 FIRE。這種機率比中樂透還低!真正的 FIRE,是靠著日積月累的儲蓄和穩健的投資,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的。它需要你付出時間、精力和耐心,更需要你面對自己的恐懼和貪婪。

FIRE 的試金石,不是你在股市賺了多少錢,也不是你的房地產升值了多少,而是你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你有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你有沒有勇氣改變自己的習慣?你有沒有勇氣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只有當你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才能真正地掌握自己的財務命運,才能真正地實現 FIRE 的目標。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