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惊魂72小时:汇金“救市”背后,藏着更大的雷?
文章目录
汇金再出手:A股的“强心剂”与政策的“工具箱”
4月7日,汇金公司再次增持ETF,这消息一出,市场立马炸开了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国家队在关键时刻出手,想稳住A股。但问题是,这种“强心剂”能管多久?
汇金入场:短期止血,长期隐忧
汇金这次入场,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看看当天尾盘那几只沪深300ETF的成交量,就知道市场的反应有多强烈。但这种“救市”方式,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短期干预。A股的问题,不是靠几次增持就能解决的。根源在于市场信心不足,在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汇金天天买,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更何况,这种直接入市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汇金作为国家队,掌握的信息比普通投资者多得多。这种信息不对称,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而且,如果汇金买入之后,市场继续下跌,那谁来承担损失?是全体纳税人吗?
机构唱多:是真乐观,还是被迫营业?
汇金出手之后,各家机构纷纷表示看好A股前景。富国基金说A股可能面临情绪上的影响,但政策储备充足,有望推动市场重回上行通道;汇丰更是直接表示,受访的全球机构投资者尤其看好中国市场前景。这些话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这些机构,有多少是真心看好A股?又有多少是迫于某种压力,不得不唱多?要知道,在A股市场,机构的话语权非常大。他们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情绪。如果机构集体唱多,但实际操作却是悄悄减仓,那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政策加码:财政唱戏,货币配合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专家们纷纷献计献策,认为应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适时降准降息。这些建议,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问题是,这些政策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先说财政政策。罗志恒建议,财政支出重点应该从以投资为主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支出结构向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消费领域倾斜。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具体怎么操作,却是个大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巨大,财政支出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公共消费领域的改革,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博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再说货币政策。王青认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能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但问题是,降准降息真的能刺激经济吗?现在的问题不是企业没钱,而是没信心。如果企业对经济前景不看好,就算银行把钱送到他们手里,他们也不敢投资。更何况,降准降息还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到时候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
内需:提振信心是关键
燕翔认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有助于通过财富效应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还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这话没错,但关键是怎么才能真正提振市场信心?
靠股市上涨?靠房地产回暖?这些都只是表面的东西。真正能提振市场信心的,是经济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政府的公平公正。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出台再多的政策,也只能是扬汤止沸,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