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华尔街血崩!“股神”陨落,你手里的钱还能剩多少?

文章目录


美股暴跌:贸易战阴影下的华尔街凛冬

三大股指齐腰斩:牛市神话的破灭?

过去一周,华尔街哀鸿遍野,说是“血洗”也不为过。三大股指的跌幅,简直让人怀疑是不是回到了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泻7.8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更是崩盘式下跌10.02%,标普500指数也未能幸免,暴跌9.08%。这个跌幅,直接把年初以来积累的涨幅吞噬殆尽,甚至还倒贴了不少。 要知道,在过去几年里,美股在高科技股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牛市神话”。无数投资者涌入股市,梦想着一夜暴富。但现在看来,这个神话正在破灭。什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在如此凶猛的下跌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Emily Bowersock Hill那句“牛市已死”,听起来就像是末日预言。虽然她也说了可能短期内市场会触底反弹,但这更像是安慰剂。真正的问题在于,全球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悬在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数据背后的恐慌:投资者信心崩盘式下坠

数字是最冰冷,也最真实的。看看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跌9.9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跌19.28%,标普500指数累跌13.73%。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正在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坠。 这种恐慌情绪,就像病毒一样,在市场中迅速蔓延。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抛售股票,生怕自己成为最后一个接盘侠。市场一片混乱,流动性枯竭,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抛售潮。 而且,这种恐慌情绪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已经严重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关税壁垒不仅提高了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招商证券的警示:美股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张岸天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美股深度调整会导致金融条件紧缩,从而加大下半年美国经济基本面的衰退风险。而且,在滞胀的约束下,美联储近期很难加码降息。 也就是说,美股的暴跌,不仅仅是股市本身的问题,它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胀,却无法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这简直就是一场死局。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政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甚至还威胁要对更多的国家征收关税。这种短视行为,只会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下,指望美股能够重回牛市,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华尔街的凛冬,或许才刚刚开始。

鲍威尔的困境:通胀猛虎与经济衰退的钢丝

关税的幽灵:美联储进退两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日子,最近肯定不好过。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舞得越欢,鲍威尔的眉头就皱得越紧。他心里清楚得很,关税这玩意儿,短期内看似能保护国内产业,长期来看,绝对是饮鸩止渴。

鲍威尔公开承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提高美国通胀率,并降低经济增长。这话听起来很委婉,但实际上已经是对特朗普政策的直接批评了。美联储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要控制通胀,避免物价飞涨;另一方面,又要刺激经济,防止经济衰退。

这就像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如果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胀而加息,可能会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如果为了刺激经济而降息,又可能会加剧通胀。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市场预期与现实:降息的豪赌与滞胀的风险

市场总是过度解读美联储的每一个动作。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数据显示,市场已经开始押注美联储从6月开始会有一系列的激进降息,甚至认为年底前会将其关键借贷利率削减至少整整一个百分点。

这种预期,其实是一种豪赌。市场希望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缓解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但问题是,如果美联储真的大幅降息,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胀,甚至出现滞胀的局面。滞胀,指的是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物价飞涨。这绝对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愿意看到的噩梦。

鲍威尔显然意识到了这种风险。他在讲话中强调,美联储的职责是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保持通胀。要完成通胀方面的任务,就必须控制通胀预期。而特朗普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关税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并不容易。

鲍威尔的鹰派信号:安抚市场还是火上浇油?

鲍威尔在讲话中释放的信号,其实相当鹰派。他表示,在评估关税对物价的长期影响之前,美联储可能会更加关注通胀,而不是急于放松政策。这无疑给那些期待美联储大幅降息的市场参与者,泼了一盆冷水。

鲍威尔的这种表态,一方面是为了安抚市场,告诉大家美联储不会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左右,会坚持自己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告特朗普政府,不要再继续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否则最终受害的还是美国经济。

但问题是,这种鹰派信号,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恐慌情绪。投资者可能会认为,美联储不愿意出手救市,美股的下跌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这无疑会给本已脆弱的市场信心,带来更大的打击。

鲍威尔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美国经济的困境。在贸易战的阴影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魔力。无论它怎么做,都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全球经济迷雾:谁在火中取栗?

财经日历的预警:全球经济的脆弱神经

看看接下来一周的财经日历,简直让人感到窒息。德国工业产出、英国房价指数、欧元区投资者信心指数、以色列央行利率决议、日本贸易帐、美国小型企业信心指数、API原油库存、新西兰联储利率决议、中国CPI年率、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澳洲联储主席讲话、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美国PPI、意大利央行经济公报……

这一连串的数据和事件,就像一根根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裂。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都可能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全球经济的神经,已经变得异常脆弱。

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这个时候召开会议,也显得格外讽刺。WTO原本是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基石,但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下,已经变得摇摇欲坠。

贸易战的受害者:企业利润的血色黄昏

张岸天提到,美国财长Bessent原本强调油价下行和强美元可以通过进口价格指数抑制通胀,但4月2日超预期关税宣布之后,美元指数大幅走弱,关税通胀失去了对冲。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正在遭受双重打击。

一方面,关税提高了它们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它们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又削弱了它们的海外利润。这种情况下,企业利润的下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企业利润的下滑,又会进一步影响投资和就业,最终导致经济衰退。贸易战就像一把双刃剑,伤人伤己。特朗普政府或许认为他们正在保护美国企业,但实际上,他们正在摧毁美国经济的根基。

风格切换的背后:科技巨头的黄昏与防御板块的崛起

市场风格的切换,往往是经济形势变化的晴雨表。张岸天指出,美国七大科技巨头(M7)面临海外销售和利润占比较高的问题,而通讯服务行业有部分以美国国内市场为主的头部企业,以及公共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均出现风格切换利好。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投资者正在抛弃那些高风险的科技股,转而拥抱那些更稳健的防御性板块。这是一种典型的避险行为,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

科技股曾经是美股的发动机,但现在,它们正在逐渐失去动力。贸易战的冲击,让这些科技巨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那些传统的防御性板块,则成为了避风港。

在全球经济迷雾笼罩之下,谁能最终胜出,谁又将成为牺牲品?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够在这场混乱中全身而退。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