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益佰製藥困境:止咳糖漿停產、掏空疑雲與信譽危機

文章目錄

    搖搖欲墜的益佰製藥:從止咳糖漿到掏空疑雲

    益佰製藥,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貴州民營企業,如今卻像一艘在暴風雨中顛簸的小船,隨時可能傾覆。如果說過去的益佰製藥是貴州製藥業的一張名片,那現在,這張名片上恐怕已經沾滿了污漬。從產品“不符合”標準被勒令停產,到涉嫌商業賄賂被點名通報,再到實控人被指“掏空”上市公司,一連串的負面新聞讓人眼花繚亂,也讓投資者心驚膽戰。這家公司到底怎麼了?曾經的輝煌又去了哪裡?

    曾經,益佰製藥的小兒止咳糖漿也算是家喻戶曉的產品,至少在貴州本地是如此。小時候感冒咳嗽,家長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它。但現在,這款曾經的“明星產品”卻因為“不符合”標準而被勒令停產,實在是讓人唏噓。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似乎並不是個案。益佰製藥近年來頻頻爆出合規問題,讓人不禁要問:這家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更令人髮指的是,實控人竇啟玲被指“掏空”上市公司。這種行為簡直是對投資者赤裸裸的掠奪!想當年,竇啟玲也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傳奇人物,但現在,她卻被指利用職權侵吞公司資產,實在是讓人不齒。如果說產品不合格是技術問題,那“掏空”上市公司就是道德問題。一個企業家,如果連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都守不住,那這個企業還有什麼希望?

    益佰製藥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它能否擺脫困境,重塑輝煌?還是會繼續沉淪,最終走向破產?這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小兒止咳糖漿“不符合”標準?這背後的水有多深

    一紙“不符合”通知,吹皺一池春水?

    8月5日晚間,益佰製藥的一則公告,讓不少老股民的心頭一緊。小兒止咳糖漿,這個聽起來就帶著童年回憶的產品,居然被貴州省藥監局勒令暫停生產、銷售,理由是“不符合”標準。這“不符合”三個字,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是生產工藝出了問題?還是質量監控存在漏洞?又或者,是某些環節存在不可告人的貓膩?

    官方的說法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審核查驗中心開展的檢查工作中,發現益佰製藥的小兒止咳糖漿存在缺陷,涉及“個別記錄企業未如實填寫,部分電子數據未能採用可靠的方式進行記錄”。這種說法聽起來雲裡霧裡,讓人摸不著頭腦。說白了,就是生產記錄不規範,數據管理不到位。但問題是,這種“不規範”和“不到位”,是否會影響到藥品的質量和安全性?這才是廣大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更令人玩味的是,國家藥監局的核查中心給出的結論是“不符合”標準,而不是“嚴重不符合”或者“存在重大缺陷”。這種模棱兩可的表述,讓人感覺事情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或許,這只是監管部門的一次例行檢查,益佰製藥不幸撞到了槍口上。但也有可能,這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問題,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

    營收佔比雖小,但品牌形象的損失難以估量

    根據益佰製藥的公告,小兒止咳糖漿2021年至2024年的合計營業收入為1763萬元,占公司當期合併報表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10%、0.16%、0.30%、0.07%。從數據上看,小兒止咳糖漿的確不是益佰製藥的支柱產品,停產對公司的業績影響似乎不大。但問題是,這僅僅是從營收的角度來看。一款產品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銷售額上,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品牌形象和企業信譽。

    小兒止咳糖漿,作為一款面向兒童的藥品,其質量和安全性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健康,更會損害企業的品牌形象。在消費者眼中,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容不得半點瑕疵。一款小兒止咳糖漿出現問題,很可能會讓消費者對益佰製藥的其他產品也產生質疑,進而影響到整個公司的銷售。

    更何況,益佰製藥近年來頻頻爆出負面新聞,已經讓其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小兒止咳糖漿的停產,無疑是雪上加霜。消費者可能會認為,益佰製藥的管理混亂,質量控制鬆懈,連一款小小的止咳糖漿都做不好,還能指望它生產出什麼好藥?

    合規問題頻發:冰山一角還是積重難返?

    小兒止咳糖漿的停產,並不是益佰製藥第一次栽在合規問題上。早在2024年4月,益佰製藥就因為艾迪注射液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藥材提取的部分工序未按照批件工藝進行操作;藥材斑蝥未經淨制直接投料煎煮提取”等原因,被貴州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暫停生產和銷售。如果說小兒止咳糖漿的問題還只是“個別記錄未如實填寫,部分電子數據未能採用可靠的方式進行記錄”,那艾迪注射液的問題就嚴重多了,直接涉及到生產工藝和藥材處理。

    艾迪注射液是益佰製藥的核心產品之一,其停產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了重大影響。而現在,小兒止咳糖漿也步了艾迪注射液的後塵,這讓人不禁要問:益佰製藥的質量管理體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個別員工的疏忽大意?還是整個管理團隊的失職?又或者,是企業文化存在缺陷,導致員工對合規問題不夠重視?

    更令人擔憂的是,益佰製藥的合規問題似乎並不僅僅體現在生產環節。一個多月前,益佰製藥還卷入了商業賄賂醜聞。這種種跡象表明,益佰製藥的合規問題可能已經滲透到公司的各個方面,成為一個難以根治的頑疾。如果益佰製藥不能痛下決心,徹底整頓,那未來的日子恐怕會更加艱難。

    艾迪注射液的陰影:明星產品的隕落

    停產風波:曾經的營收支柱,如今的燙手山芋

    說起益佰製藥,就不得不提艾迪注射液。這款曾經的“明星產品”,一度是益佰製藥的營收支柱,貢獻了公司總營收的很大一部分。2020年至2023年,艾迪注射液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37億元、6.93億元、4.80億元、4.73億元,佔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1.61%、20.71%、17.57%、16.77%。可見,艾迪注射液對益佰製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這款曾經的“搖錢樹”,如今卻成了益佰製藥的“燙手山芋”。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藥材提取的部分工序未按照批件工藝進行操作;藥材斑蝥未經淨制直接投料煎煮提取”等問題,艾迪注射液在2024年被貴州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勒令暫停生產和銷售。這一停產,對益佰製藥的業績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艾迪注射液的停產,不僅僅是減少了一部分營收,更重要的是暴露了益佰製藥在生產管理上的嚴重問題。一款如此重要的產品,竟然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這也讓人對益佰製藥的質量控制體系產生了嚴重的質疑。

    “藥材提取未按工藝操作”:是疏忽還是另有隱情?

    “藥材提取的部分工序未按照批件工藝進行操作;藥材斑蝥未經淨制直接投料煎煮提取”,這句話聽起來很專業,但說白了就是沒有按照規定的流程和標準來生產。藥材提取是製藥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按照批件工藝進行操作,很可能會影響到藥品的質量和療效。而藥材斑蝥未經淨制直接投料煎煮提取,更是讓人感到震驚。斑蝥是一種有毒性的藥材,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淨制處理,很可能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益佰製藥在艾迪注射液的生產過程中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到底是疏忽大意?還是另有隱情?是為了節約成本而偷工減料?還是管理混亂導致生產流程失控?這些問題,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益佰製藥在生產管理上存在嚴重的問題,需要進行徹底的整頓。

    更令人擔憂的是,艾迪注射液的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近年來,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備受爭議。一些中藥注射劑在臨床應用中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在這種背景下,益佰製藥的艾迪注射液出現問題,無疑是給中藥注射劑行業敲響了警鐘。

    艾迪注射液的未來:何去何從?

    艾迪注射液的停產,對益佰製藥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款曾經的“明星產品”,未來將何去何從?是經過整改後重新上市?還是永遠退出市場?這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艾迪注射液想要重新上市,益佰製藥必須徹底整改其生產管理體系,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同時,還需要進行嚴格的臨床試驗,證明艾迪注射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重新獲得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的信任。

    但即使艾迪注射液能夠重新上市,其市場前景也充滿了不確定性。近年來,隨著醫藥改革的深入,中藥注射劑的市場空間正在不斷萎縮。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限制甚至停止使用中藥注射劑。在這種情況下,艾迪注射液即使能夠重新上市,也很難恢復往日的輝煌。

    更重要的是,艾迪注射液的問題已經嚴重損害了益佰製藥的品牌形象。即使經過整改,消費者是否還會信任益佰製藥的產品?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艾迪注射液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益佰製藥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商業賄賂醜聞:益佰製藥的信譽危機

    安徽省的“點名”,敲響了警鐘

    2025年6月18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的一纸公告,讓益佰製藥再次陷入輿論的漩渦。公告稱,已对2024年第一、二季度医药商业贿赂案件进行了信用评级处置,并通知25家企业领取《价格招采信用评价评级函》。在这份被“点名”的企业名单中,赫然出现了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字。這無疑是對益佰製藥的當頭一棒,也再次敲響了其信譽危機的警鐘。

    商業賄賂,這個醫藥行業長期存在的“潛規則”,一直以來都是監管部門重點打擊的對象。所谓商业贿赂,简单来说就是药企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通过不正当手段向医生、医院管理者等行贿,以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毕竟,医生如果收了药企的钱,很可能会优先选择使用该药企的药品,而不管这种药品是否是患者的最佳选择。

    益佰製藥此次被安徽省“点名”,意味着其在商业贿赂方面可能存在问题。虽然公告中没有详细说明益佰製藥的具体违规行为,但被列入黑名单本身就足以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其产生质疑。毕竟,一家信誉良好的药企,是不会轻易卷入商业贿赂丑闻的。

    商業賄賂的背後:是行業潛規則還是個別行為?

    医藥行业的商业贿赂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销售往往需要依赖医生的处方。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监管的不足,导致一些药企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进行商业贿赂。

    益佰製藥此次卷入商业贿赂丑闻,到底是行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还是其自身的个别行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益佰製藥如果想要摆脱信誉危机,就必须彻底清理商业贿赂方面的污点,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更重要的是,益佰製藥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规体系,从制度上防止商业贿赂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

    信譽受損:益佰製藥如何重塑形象?

    商业贿赂丑闻对益佰製藥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消费者眼中,一家涉嫌商业贿赂的药企,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往往也会受到质疑。毕竟,如果一家药企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那么它很有可能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益佰製藥想要重塑形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首先,它需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承认错误,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次,它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规体系,从制度上防止商业贿赂的发生。此外,益佰製藥还需要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及时披露公司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更重要的是,益佰製藥需要回归初心,把产品质量和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重塑企业形象。但重塑形象之路漫長而艱辛,益佰製藥能否成功,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研發投入的困境:益佰製藥的創新能力堪憂?

    四年連降:研發經費的持續縮水

    在醫藥行業,研發投入被視為企業創新能力的風向標。一家藥企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藥品。然而,近年來,益佰製藥的研發投入卻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這不得不讓人對其創新能力產生擔憂。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益佰製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36億元、1.27億元、1.12億元、1.01億元,連續四年下降。雖然從絕對金額上看,益佰製藥的研發投入並不算太低,但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研發經費的持續縮水,反映出益佰製藥在創新方面的投入意願正在下降,這對其長遠發展來說是一個不利的信號。

    研發投入的減少,可能會導致益佰製藥在藥品研發方面缺乏後勁,無法開發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長期以往,可能會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

    銷售費用高企:重銷售輕研發?

    與研發投入的持續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益佰製藥的銷售費用卻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至2024年,益佰製藥的銷售費用均超過10億元,其中2024年更是高達10.97億元,為研發費用的10倍。這種“重銷售輕研發”的策略,讓人不禁要問:益佰製藥到底是一家以創新為導向的藥企,還是一家以銷售為導向的藥企?

    在醫藥行業,銷售固然重要,但研發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如果一家藥企只注重銷售,而忽視研發,那麼它很難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畢竟,只有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藥品,才能真正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青睞。

    益佰製藥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銷售環節,而不是研發環節,這種做法可能在短期內能夠帶來一定的業績增長,但從長遠來看,卻會損害其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畢竟,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創新是藥企的生命線:益佰製藥如何破局?

    在醫藥行業,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一家藥企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藥品。益佰製藥如果想要擺脫研發投入不足的困境,就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 加大研發投入: 益佰製藥需要增加研發經費,吸引和培養優秀的研發人才,建立完善的研發體系。
    • 調整發展戰略: 益佰製藥需要調整其發展戰略,從“重銷售輕研發”轉向“研發與銷售並重”,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 加強對外合作: 益佰製藥可以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藥企合作,共同開發新藥,提高研發效率。
    • 轉型升級: 益佰製藥可以考慮轉型升級,從仿製藥生產轉向創新藥研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只有通過以上措施,益佰製藥才能真正擺脫研發投入不足的困境,提高創新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竇氏家族的財富遊戲:掏空上市公司疑雲

    家族企業的弊端:一股獨大,監管缺失?

    益佰製藥,從一家民營小廠發展到上市公司,竇啟玲功不可沒。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家族式管理,在企業發展初期或許能帶來效率和凝聚力,但當企業規模擴大、走向公眾化之後,其弊端也逐漸顯現。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監管缺失,這些都是家族企業難以避免的問題,而益佰製藥似乎也未能倖免。

    竇啟玲和女兒竇雅琪共同在益佰製藥擔任要職,前者為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後者為總經理、副董事長。這種家族成員在公司內部身兼要職的情況,在民營企業中非常普遍。但問題是,當家族成員掌握了過多的權力,就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的現象,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在家族企業中,往往存在監管缺失的問題。由於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緊密,很容易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外部監管難以發揮作用。這就給了內部人侵吞公司資產的機會。

    虛假合同、高價賣房:實控人的“財技”

    2019年,益佰製藥曾公告稱,貴州證監局現場檢查發現,公司通過與第三方簽訂虛假工程合同或協議,套取公司資金3294.87萬元,被用於購買家具、家裝用品等,收貨地址為竇啟玲在北京和貴陽的住所。這種行為,簡直是對上市公司資產的明目張膽的掠奪!雖然事後竇啟玲已將套取資金歸還,但其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和形象。

    除了通過虛假合同套取公司資金用於個人消費,竇啟玲還曾籌劃高價出售房產給益佰製藥。2018年,益佰製藥全資子公司益佰投資擬出資1.62億元向竇啟玲及其一致行動人購買其名下位於貴陽市觀山湖區的6套房產,作為擬投資設立的民營骨科專科醫院經營使用。這6套房產建築面積合計8220.15平方米。按照當時的資產評估,竇啟玲及其女兒竇雅琪申報6套商品房資產購買金額共計7200萬元,按照1.62億元收購價計算,增值率超一倍。如果交易順利完成,竇啟玲將獲利9000萬元。

    這種向上市公司高價出售房產的行為,無疑是一種變相的利益輸送。雖然最終在交易所的緊急問詢下,益佰製藥放棄了這次買房,但竇啟玲的“財技”也由此暴露無遺。

    公司治理崩塌:誰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竇啟玲的一系列行為,讓人們看到了益佰製藥公司治理的崩塌。虛假合同、高價賣房,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也嚴重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誰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嚴厲打擊掏空上市公司資產的行為。同時,也應該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防止內部人控制,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對於益佰製藥來說,需要徹底整頓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重新獲得投資者的信任,重塑企業形象。

    淨利潤“過山車”:益佰製藥的經營困境

    連年虧損:2025上半年預計仍難逃虧損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益佰製藥近年的業績,那就是“坐過山車”。2020年至2024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2億元、2.44億元、-4.38億元、1.03億元、-3.17億元。這種忽高忽低的業績表現,讓人摸不著頭腦,也讓人對益佰製藥的經營能力產生質疑。

    更糟糕的是,益佰製藥預計2025年上半年仍將延續虧損的局面。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2124萬至-1770萬,扣非淨利潤為-3336萬元到-2780萬元。這意味著,益佰製藥的經營困境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

    一家上市公司,如果連年虧損,其生存前景將會非常堪憂。畢竟,沒有利潤,就沒有發展的資金,也無法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益佰製藥如果不能儘快扭虧為盈,其未來的日子將會非常艱難。

    業績下滑的原因:銷售減少、成本高企

    益佰製藥將業績下滑歸咎於“主要產品銷售減少”和“成本費用金額仍大於收入金額”。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實際上並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

    產品銷售減少,可能是由於市場競爭加劇,也可能是由於產品自身缺乏競爭力。對於益佰製藥來說,其產品的競爭力不足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近年來,隨著醫藥改革的深入,仿製藥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益佰製藥的主要產品仍然是仿製藥。在這種情況下,其產品銷售減少是不可避免的。

    成本費用高企,可能是由於生產效率低下,也可能是由於管理費用過高。對於益佰製藥來說,管理費用過高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前文已經提到,竇啟玲和女兒竇雅琪的年薪均高於行業均值,這無疑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的混亂,也導致管理效率低下,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益佰製藥的未來:轉型還是沉淪?

    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益佰製藥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它能否擺脫困境,重塑輝煌?還是會繼續沉淪,最終走向破產?這一切,都取決於其能否採取有效的措施,扭轉經營困境。

    對於益佰製藥來說,轉型升級是一條必經之路。它需要從仿製藥生產轉向創新藥研發,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也需要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費用。

    更重要的是,益佰製藥需要重塑企業形象,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

    但轉型升級並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益佰製藥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來完成轉型升級?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益佰製藥不能成功轉型,其最終的命運很可能是沉淪,甚至破產。

    益佰製藥:在風雨飄搖中尋找方向

    內憂外患:合規風險、經營困境、掏空疑雲

    如今的益佰製藥,可謂是內憂外患。內部,公司治理混亂,經營業績下滑,創新能力不足;外部,面臨著嚴峻的市場競爭和監管壓力。合規風險、經營困境、掏空疑雲,如同三座大山,壓得益佰製藥喘不過氣。

    合規風險,是指益佰製藥在生產、銷售、財務等方面存在違規行為,可能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從小兒止咳糖漿“不符合”標準,到艾迪注射液生產工藝違規,再到涉嫌商業賄賂,益佰製藥的合規問題層出不窮,嚴重損害了其企業形象。

    經營困境,是指益佰製藥的業績下滑,連年虧損,難以實現盈利。主要產品銷售減少,成本費用高企,研發投入不足,這些都加劇了益佰製藥的經營困境。如果不能儘快扭轉經營困境,益佰製藥的生存前景將會非常堪憂。

    掏空疑雲,是指實控人竇啟玲被指利用職權侵吞公司資產,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虛假合同、高價賣房,這些行為都讓投資者對益佰製藥的公司治理產生質疑。如果不能消除掏空疑雲,益佰製藥將難以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益佰製藥的出路:重塑合規、加大研發、完善治理?

    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益佰製藥的出路在哪裡?或許,只有重塑合規、加大研發、完善治理,才能讓益佰製藥走出困境,重獲新生。

    重塑合規,是指益佰製藥需要徹底整頓其生產、銷售、財務等環節的違規行為,建立完善的合規體系,確保企業的合法合規經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贏得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

    加大研發,是指益佰製藥需要增加研發投入,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創新藥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完善治理,是指益佰製藥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防止內部人控制,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投資者的信任,吸引更多的資金支持。

    股民的疑問:益佰製藥還值得期待嗎?

    面對風雨飄搖的益佰製藥,股民們心中充滿了疑問:益佰製藥還值得期待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益佰製藥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它能夠痛下決心,徹底整頓,重塑合規、加大研發、完善治理,或許還有機會走出困境,重塑輝煌。但如果它繼續沉淪,不思進取,那麼最終的命運很可能是破產。

    對於股民來說,需要謹慎評估益佰製藥的風險和收益,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畢竟,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