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金价“扫荡”:短视、算法与黄金分割线的迷思

金价“扫荡”背后的逻辑:何小冰的喇叭口与市场短视

喇叭口与扫荡:谁在制造噪音?

何小冰的文章,主题围绕着黄金价格的“开口喇叭形区间扫荡”展开。用“扫荡”来形容金价走势,的确形象。金价上蹿下跳,一会儿试探2930,一会儿又跌回2880,颇有“到此一游”的随意感。

这种“扫荡”行情,看似毫无规律,实则暗藏玄机。何小冰提出的“开口喇叭形”形态,试图解释这种看似无序的波动。所谓“开口喇叭形”,指的是金价在一定区间内震荡,高点和低点逐渐扩大,形成一个喇叭口形状。

但问题在于,这种形态的解释力有多强?难道仅仅用一个几何图形,就能解释复杂多变的市场?

我个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在我看来,“开口喇叭形”更像是一种后视镜分析。先看到了金价的波动轨迹,再用一个形态来“解释”它。这种做法,很容易陷入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陷阱——只关注那些符合“喇叭口”形态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与之矛盾的信息。

真正的问题在于,是谁在制造这种“扫荡”?

短视的市场与算法交易

我认为,这种“扫荡”行情的背后,是市场参与者的短视行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投资者往往过度关注短期消息和技术指标,而忽略了更长期的基本面因素。例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等等,这些因素对金价的影响更为深远。

但短视的市场,更愿意追逐眼前的“热点”,频繁交易,试图抓住每一个波动的机会。这种行为,无疑会加剧市场的震荡,形成“扫荡”行情。

此外,算法交易(Algorithmic Trading)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算法交易,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交易指令。这些程序往往基于技术指标、价格模式等进行决策。当大量算法交易同时运作时,它们会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羊群效应”,加剧市场的波动。

例如,当金价跌破某个关键支撑位时,大量的算法交易可能会同时发出卖出指令,导致金价进一步下跌。反之,当金价突破某个阻力位时,又会引发大量的买入指令,推高金价。

这种算法交易的“羊群效应”,会放大市场的短期波动,形成“扫荡”行情。

黄金分割线的迷思

何小冰的文章中,多次提到“黄金分割线”。例如,0.618位置、0.5位置、0.382位置等等,都被视为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

诚然,黄金分割线在技术分析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过度迷信黄金分割线,可能会陷入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陷阱。

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个黄金分割线是重要的支撑位,那么当金价接近该位置时,就会有大量买盘涌入,从而支撑金价。反之,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某个黄金分割线是重要的阻力位,那么当金价接近该位置时,就会有大量卖盘涌入,压制金价。

这种现象,并非因为黄金分割线本身具有神奇的力量,而是因为市场参与者的共同预期

在我看来,技术分析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但绝不能将其视为唯一的真理。

投资者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风。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更长期的基本面因素,避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迷惑。

总而言之,金价的“扫荡”行情,并非简单的技术形态所能解释。它背后隐藏着市场参与者的短视行为、算法交易的“羊群效应”,以及对技术指标的过度迷信。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