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棋局:加密货币的危与机
文章目录
特朗普的“阳谋”:关税大棒下的加密棋局?
阳春三月,全球贸易的温度却骤然下降。特朗普政府再次祭出关税大棒,威胁提高中国输美商品关税,并对加拿大、墨西哥挥舞关税利剑,引发全球市场一片恐慌。这熟悉的配方,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那场“贸易战”,历史的剧本难道又要重演?
当然,中国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立刻祭出“关税+非关税”组合拳,对美国鸡肉、小麦等产品加征关税,甚至将部分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特朗普为何如此执迷于关税?除了官方宣称的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土产业,更深层次的逻辑在于其将关税作为政治筹码和谈判杠杆。
首先,关税政策能够迅速迎合他的核心选民,尤其是那些对全球化深感不满的制造业工人,塑造他“强硬捍卫美国利益”的形象。在选举周期中,这种策略往往能事半功倍。其次,通过制造经济不确定性,迫使贸易伙伴在谈判桌上让步。例如,今年3月4日对墨西哥、加拿大关税生效前,市场一度期待协议达成,但最终落空,导致美股与加密货币市场同步下跌,可见其威慑力。
然而,关税真的能解决美国经济的痼疾吗?恐怕未必。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就指出,关税成本最终将转嫁到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身上,推高通胀,抑制消费,反而加剧了美联储的政策困境。(来源: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报告标题可自行搜索)看看近期美国新屋销售跌至三个月低点,消费数据疲软,就可见一斑。
美股与加密货币:同呼吸,共命运?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次特朗普提及关税,美股与加密货币市场常常同步下跌。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全球风险情绪联动与资本逃离逻辑的体现。
美股中的科技股与加密货币都被视为高波动性的风险资产。当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时,资金自然会从这些资产中流出。例如,英伟达、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的股价暴跌,往往伴随着比特币同步下挫。此外,关税推高通胀,限制美联储降息空间,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缩。加密货币市场尤其依赖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因此对流动性预期变化非常敏感。当然,避险情绪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风险事件发生时,资金会从风险资产转向国债、黄金等避险资产。
加密货币,特朗普的“B计划”?
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挥舞关税大棒,另一方面却又大力支持加密货币发展,这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这更像是特朗普政府在下一盘大棋,试图重塑美元霸权,并在新兴金融领域抢占先机。
如果美国能够掌控比特币等核心加密资产,就能在全球流动性中掌握新的话语权,对冲美元信用下滑的风险。此外,这种策略还可以分化市场阵营。关税主要打击传统产业,而加密货币政策则吸引科技资本与年轻选民,巩固特朗普的多元支持基础。
加密峰会:短期狂欢,长期迷雾?
近期举办的加密货币峰会,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例如拟推“零资本利得税”等政策。如果这些政策能够落地,无疑将刺激投机资金涌入,短期内可能会推动比特币价格快速上涨。一些机构投资者也表达了对加密货币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乐观情绪。例如,渣打银行就预测比特币价格可能达到50万美元。(来源:渣打银行相关报告,可自行搜索)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利好政策能否真正落地,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向来擅长“口号治国”,具体的法律法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台,甚至可能最终缩水。更重要的是,关税阴影仍然笼罩着市场。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资产将再次承压,加密货币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
长期来看,美元与加密货币的共生关系,以及全球监管的合围,将是影响加密货币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美国能够成功将加密资产纳入战略储备,或许可以形成一种“数字美元霸权”,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欧盟、中国等国家也在加速主权数字货币的研发,试图削弱美国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