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Directory
核電公投結果 公投開票與結果分析,投票率29.53%創史上第3低
核電公投結果:開票與分析,投票率29.53%創史上第3低
昨天剛落幕的核三重啟公投,結果出來了:公投案雖然有超七成民眾投下同意票,但投票率僅29.53%,再度創下公投史上的「低空飛過」狀況。因為沒有達到法定門檻的500萬523票,這場備受爭議的公投案最後依然宣告「不通過」。老實說,這牌根本洗不下去了,硬拉民意來背書,偏偏自己票數又拿不出來,真是讓人傻眼。
投票率低迷:人群冷感還是政策疲乏?
根據數據,這次投票率29.53%,堪稱公投歷史上第三低!比2008年那次討黨產公投還高一點點,但相比2018年九合一大選綁十大公投的情況(投票率54.83%),真是慘不忍睹。很多人想問:「為什麼這次大家這麼冷感?」我個人認為原因真的很簡單,大家累了。靠著核電議題炒話題,十年如一日,你問問老百姓是不是真的那麼感興趣?人民反應不熱情,很大部分是因為看透了政治圈的各種操作。就核電這話題而言,支持跟反對的理由根本老生常談,重複到讓人只想關上電視,當看不到。
數字分析:高同意票卻無法拉高門檻
數字上來看,同意票比例高得有點誇張,全國平均同意票74.17%,所有縣市「清一色同意票壓倒性大於不同意票」。金馬地區金門縣跟連江縣的同意票比例最誇張,分別達94.21%和94%,但投票率呢?對不起,金門只有12.38%,連江也就19.23%,直接告訴你選民根本沒興趣。
再說核三所在地屏東縣,總體投票率勉強達到31%,恆春地區居然只有27.33%。然後台北、新北桃園等幾個大都會地區,投票率甚至不到30%。說真的,就這種參與度,某層面來說,也難怪最終不能通過法定門檻。你同意票比率再驚人又怎樣?門檻一擺在那,告訴你該過的就得過,沒談判空間。
南北差異?核電分歧地域化
再看看投票率最高的地方——南投縣,投出來47.40%,唯一逼近半數參與的縣市。這裡剛好綁了罷免案,因此選民才動起來。但是再對照台南市跟高雄市,那邊就冷感多了,投票率雙雙滑落到27%左右。
至於高雄這樣的綠營鐵票區,雖然核三議題基本上「打掉重練」的台詞開得響,但根本沒成功動員基層,這讓人不得不問:核電真的還是現在的主流爭議點嗎?
中選會的最低調結果公布
中選會已經講得很清楚,這次同意票遠遠沒拉到1/4投票權人總數,即便高達434萬1432票,大於不同意票也沒用,「公投案不通過」就是鐵板釘釘的結果。
另外,根據既定程序,公投法有明文規定,不通過的案件在兩年內不能重提。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各路核電支持派暫時沒法大肆操作「回鍋重演」的招數,短時間內只能另謀其他方法。「核三」議題暫時可以說告一段落,但關於核能政策的紛爭,說不定還有下一場。
Corol的沉思:核三延役,沒戲也有戲
好啦,撇開數字和法條,我還是得說說我內心的糾結。核電這議題吵了這麼多年,一邊說用核超危險,另一邊說不用核就缺電。結果呢?你去看賴清德的發言,「三大原則」聽起來多冠冕堂皇: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但這講起來就跟在賣夢一樣,標準模糊到根本像連續劇預告,永遠也看不到下一集大結局。還說什麼「不排除先進核能」,你是2025年還活在1995年吧?
然後,我還忍不住扯一句,投票率打成這樣,這已經不是「民意分裂」的問題,代表大家對這些議題集體無感。說白了,政治人物的「核電保衛戰」只是自己刷存在感的舞台罷了,但人民有更想管的問題——貴的吃不下、薪水少得可憐、房子買不起,搞清楚民生才是關鍵吧?真心希望政府的能源政策嘴不要這麼會說,手更得動起來,好好想想環保、核電和經濟能不能共存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