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DeFi崩塌?大佬Cronje自白:监管围剿、创新停滞、以太坊衰落

文章目录


DeFi 世界的孤獨行者:Andre Cronje 的批判性自白

Andre Cronje,這個名字在 DeFi 圈內可謂如雷貫耳。Yearn Finance、Solidly、Fantom,哪個不是曾經叱吒風雲的項目?如今,他再次披掛上陣,以 Sonic 的 CTO 身份試圖力挽狂瀾。然而,在這次訪談中,我聽到的不是英雄遲暮的悲歌,而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看清現實後的掙扎與反思。Cronje 的坦誠,就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剖开了 DeFi 光鮮外表下的膿瘡,也暴露了這個行業固有的矛盾與困境。他不是在歌功頌德,而是在毫不留情地揭示 DeFi 的瓶頸、以太坊生態的挑戰,以及建設者必須面對的残酷现实。這不是一篇充滿希望的讚歌,而是一份帶著血腥味的行業診斷書。

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与 SEC 的攻防战

天真的開端:信息請求還是誘捕陷阱?

Cronje 與 SEC 的交鋒,堪稱一場小蝦米對抗巨鯨的戲碼。起初,他還抱持著天真的幻想,以為只是單純的信息收集。然而,隨著一封封措辭嚴厲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他才意識到,這根本不是善意的詢問,而是步步緊逼的試探,甚至是精心佈設的陷阱。SEC 的問題看似簡單,例如「你把代幣賣給了誰?」,但背後卻隱藏著對 DeFi 運作機制的深入了解。他們不是在尋找答案,而是在尋找漏洞,尋找能夠將 Cronje 定罪的證據。

尋求法律援助:專業知識的重要性

在孤立無援之際,Cronje 意識到自己需要專業的法律援助。他沒有 VC 的支持,只能依靠人脈,尋求加密律師的幫助。Lex Node 的 Gabriel 和 Steven Palley,這兩位資深律師的介入,成為了 Cronje 的救命稻草。他們不僅提供了專業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如何以正確的法律語言來保護自己。在這個遊戲中,說什麼遠比做什麼更重要。

證明「不存在」:監管邏輯的荒謬

隨著調查的深入,SEC 的關注點也從代幣銷售轉向了 Cronje 如何從協議中獲利。當他們發現這條路也走不通時,竟然開始主張金庫本身就是證券,引用 Howey Test 來證明用戶投資是為了獲得回報。這種邏輯簡直荒謬至極,就像要 Cronje 證明聖誕老人不存在一樣。你永遠無法證明一件事情不存在,這是一種典型的「證明否定」的謬論。

選舉的喘息:暫停與反思

在經歷了長達數月的煎熬之後,Cronje 終於迎來了喘息之機。由於即將到來的選舉,SEC 的調查暫告一段落。雖然他最終沒有受到起訴,但這次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他意識到,在加密世界,僅有技術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與監管機構周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鬥,而 Cronje 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DeFi 的理想國崩塌:逐利與停滯

從技術無政府主義到投機狂潮:參與者基礎的變遷

Cronje 毫不諱言地指出,DeFi 的參與者基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早期,DeFi 的核心是一群技術無政府主義者,他們追求的是去中心化、自我託管和不可變性。他們是真的相信技術能夠改變世界,而不是為了追逐金錢。但隨著流動性挖礦、NFT 熱潮和 Meme 幣的興起,DeFi 的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人湧入這個領域,而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賺錢。

不可變性與可組合性的喪失:孤立主義的興起

這種參與者基礎的變遷,直接導致了 DeFi 的核心價值觀的喪失。早期的 DeFi 強調的是不可變性和可組合性,也就是說,底層協議一旦部署,就不能隨意更改,而且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創造出新的應用。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構建自己的 AMM 或借貸市場,而不是使用第三方協議。這種孤立主義的興起,扼殺了 DeFi 的創新。

資金錯配:劣幣驅逐良幣?

Cronje 一針見血地指出,DeFi 領域存在嚴重的資金錯配問題。真正有創新價值的項目,往往難以獲得資金支持,而那些只是簡單複製現有項目的分叉,卻能輕而易舉地融到數百萬美元。這是因為,VC 關心的是投資回報率,而不是技術創新。他們更願意投資那些已經被驗證的模式,而不是那些充滿風險的新想法。這種資金錯配,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創新停滯:Memecoin 的狂歡與 DeFi 的悲歌

在 Cronje 看来,DeFi 的创新已经停滞不前。自 2022 年以来,几乎没有出现什么真正具有突破性的新协议。我们看到的大多只是现有协议的迭代,或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 Meme 币。这就像一个死气沉沉的池塘,表面上波光粼粼,但水底却早已腐烂。Memecoin 的狂欢,更是 DeFi 的悲歌。它象征着人们对技术创新的彻底放弃,以及对短期利益的疯狂追逐。

打破孤島:DeFi 如何重拾生機?

稀缺的技能組合:既要懂技術,又要能創新,還不能要錢?

Cronje 认为,要打破 DeFi 目前的孤立局面,需要一种非常罕见的技能组合:既要精通编程,又要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底层协议,而且还不能依赖外部资金的支持。这种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开发者都需要资金才能生存,但融资和建设是完全不同的技能。很多有才华的开发者,因为不擅长融资或社交,而无法获得所需的资源。

風險投資的陷阱:追求回報還是支持願景?

Cronje 毫不客气地指出,风险投资往往会扼杀创新。VC 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率,而不是你的愿景。一旦你接受了 VC 的投资,你就不得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而这往往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VC 会迫使你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是构建长期价值。他们会让你把精力放在营销和推广上,而不是技术创新上。

傳統金融的啓示:DeFi 的研發困境

Cronje 认为,DeFi 可以借鉴传统金融的经验。在传统金融领域,大公司往往会设立专门的研发团队,来探索新的想法和技术。这些研发团队不需要承担盈利的压力,可以自由地进行实验和创新。但 DeFi 领域缺乏这种机制。大多数 DeFi 项目都急于求成,希望尽快盈利,而忽略了长期的技术积累。

對創新的恐懼:受虐傾向還是必經之路?

Cronje 坦言,DeFi 领域并不适合所有人。在这个领域开发,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不仅要应对技术上的挑战,还要面对黑客攻击和舆论的压力。很多开发者在遇到第一次危机时就选择了放弃,因为他们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要在 DeFi 领域生存下去,需要一种近乎受虐的倾向。你需要热爱挑战,热爱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承受失败。

DeFi 原語的迷霧:下一步往哪走?

自動做市商的進化:從 X*Y=K 到動態流動性

Cronje 认为,即使是像自动做市商(AMM)这样的基本 DeFi 协议,也远未完善。我们仍然停留在像 X*Y=K 这样的恒定乘积公式上,虽然 Curve Finance 引入了稳定币兑换,而 Cronje 自己也通过 Solidly 引入了 X³Y,但创新在那之后就停滞了。随着区块链速度的提升,动态流动性做市商(DLMM)正在崭露头角,这算是一个进步。但 AMM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开发新的曲线、交易方法和流动性提供策略。

鏈上預言機的缺失:DeFi 的阿喀琉斯之踵

Cronje 毫不客气地指出,链上预言机的缺失是 DeFi 的阿喀琉斯之踵。DeFi 因为担心被攻击而避免使用预言机,但这导致 DeFi 缺乏关键的数据,例如波动率、隐含波动率或订单簿数据。没有这些数据,我们就无法构建合适的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计算以及欧式或美式期权。这将限制链上永续合约和 Delta 中性策略的发展。

保險原語的空白:DeFi 的未开發處女地

Cronje 认为,保险协议是 DeFi 领域一片巨大的未开发处女地。DeFi 充满了风险,例如智能合约漏洞、黑客攻击和市场波动,但缺乏有效的保险机制来保护用户的资产。构建安全可靠的链上保险协议,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 DeFi 领域,并提高 DeFi 的整体稳定性。

用戶體驗的偽命題:去中心化的犧牲品?

去中心化的真諦:反人類的操作體驗?

Cronje 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去中心化,意味著沒有網站,沒有第三方瀏覽器,用戶只能通過下載節點軟體,運行本地節點,並通過命令行界面(CLI)提交交易,與不可變的智能合約交互。這種操作體驗,簡直是反人類。全球可能只有一萬人,甚至更少,能夠做到這一點。

Solana 的成功:中心化之上的幻影?

另一方面,出色的用戶體驗,意味著用戶不需要私鑰,也不需要支付 gas 費。看看 Solana 的成功應用:你只需要下載一個移動應用,用 Google 或 Face ID 登錄,然後點擊一個按鈕。這種操作體驗,簡直是天堂。但 Cronje 毫不留情地指出,這種體驗,與去中心化毫無關係。Solana 的成功,建立在中心化之上的幻影。

妥協的藝術:在安全、體驗與去中心化之間尋找平衡

Cronje 认为,要在安全、用户体验和去中心化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一种妥协的艺术。对于免费手机游戏来说,用户期望零摩擦,安装即可玩。但对于拥有 10 万美元的银行应用来说,用户可以接受双因素认证或额外步骤。每个应用都需要根据用户赋予的心理价值,来找到那个平衡点。

美好的願景: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擁抱區塊鏈

Cronje 认为,未来的目标是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拥抱区块链,他们不需要知道自己在使用哪个区块链,也不需要使用 MetaMask。这种体验,可以通过中心化的变通方法来实现,例如 API 或后端服务器。但他相信,我们可以将这些功能变成区块链的一级公民,这样用户就能获得出色的用户体验,而无需信任第三方。

以太坊的黃昏?挑戰與反思

L2 的迷思:分層擴展還是畫地為牢?

Cronje 對於以太坊的 Layer 2 解決方案嗤之以鼻,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他毫不客氣地指出,L2 在聲稱與以太坊保持一致的同時,卻變得更加中心化。L2 本應是可組合且互動的,但它們變成了一堆帶有中心化排序器,提取費用以獲利的側鏈。這並非最初的設想。Cronje 認為,以太坊離其可擴展性極限還遠得很,它可能只用了最大容量的 2%。

基礎層的潛力:被忽視的解決方案

Cronje 認為,以太坊的基礎層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像 Sonic、Avalanche 和 Solana 這樣的區塊鏈,展示了無需 L2 也能在基礎層實現高吞吐量。對 L2 的關注為時過早,並且分裂了生態系統,損害了組合性和用戶體驗。他暗示,以太坊的資源錯配導致了對真正潛力的忽視。

官僚主義的陷阱:以太坊的衰落?

Cronje 毫不留情地指出,以太坊正在經歷典型的公司生命週期:起初靈活,研發快速,快速構建,過程中不斷試錯。隨着其獲得關注和成長,它變得謹慎,增加了合規、監督、測試、委員會和董事會。這種官僚主義使其變慢,現在已經停滯不前,體量太大而無法快速行動。他預測,以太坊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要么剥离多余部分,重新聚焦技術根基,要么被更快的競爭對手超越。

Sonic 的實驗:數據庫優化的奇效

Cronje 分享了他在 Phantom(現為 Sonic)的工作經驗,證明了以太坊基礎層的潛力。他們重新設計了共識機制,採用異步拜佔庭容錯(BFT)系統,實現了每秒 5 萬到 6 萬筆交易。但以太坊虛擬機(EVM)成為瓶頸,將他們限制在每秒 200 筆交易。通過分析 EVM,他們發現了明顯的改進點,特別是在數據庫方面。通過構建 SonicDB,一個為區塊鏈定制的扁平文件數據庫,他們使 EVM 吞吐量提升了八倍,存儲需求減少了 98%。

對變革的恐懼:以太坊的保守主義

Cronje 暗示,以太坊對變革的抵觸,阻礙了其發展。即使是低風險的改進,例如 SonicDB 的數據庫優化,都被擱置了。他認為,以太坊的保守主義,源於其對風險的厭惡。他們的技术处理着数百亿美元的资产,任何变动都让人感到害怕。但这种恐惧,正在扼杀以太坊的创新。

給建設者的忠告:在瘋狂世界保持清醒

Cronje 的忠告,帶著一種過盡千帆的滄桑感。他坦言,在加密領域開發並不是最明智的選擇,其他領域更簡單、更有保障、負面影響也更少。但如果你決定要做,就公开投入,把你的工作分享到 Twitter,开源你的 GitHub,让人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