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育華工業 營運到年底,關稅衝擊傳產撐不住
育華工業營運至年底:自行車大廠撐不住關稅衝擊
台灣今年真的是產業寒冬一波接一波,從工具機到自行車都在鬼叫!今天要聊的育華工業,就是被課稅壓力和匯率強升搞到直接煞車的案例。這間自家專做自行車前叉的公司,最近直接發布聲明說:工廠只營運到今年底!沒錯,他們是撐不住啦,宣布年底準備停工,居然還狠到六折賤賣庫存。看到這新聞,我真的有夠傻眼。
新台幣匯率、關稅雙重夾擊!育華工業從「撐住」到「撐不住」
台灣的出口型企業,今年完全就是被「新台幣升到懷疑人生」和「美國超扯關稅」這兩巴掌打醒。育華自己講得很清楚,原本就壓力脹到爆表,現在雙重打擊來了,根本沒得喘息。尤其是工具機和自行車出口,整個大崩盤,育華工業就是這場災難的其中一隻犧牲品。
育華真的很爽快,直接公告說:「我們工廠營運到2025年底,結束後就不再接新訂單。」而且庫存都六折賣!六折耶!這優惠真的殺到痛快,不過話說回來,這也透露出一個很灰的訊息:他們是真的打算認賠啦,先把手上的貨清掉,再好聚好散。
轉型?不可能吧!財經專家直接點破:老闆不傻哦
每次看到有廠要收攤,大家一定會問:「為什麼不乾脆轉型?」財經專家游庭皓的分析真的直接打臉這個問題。他說,對育華這種傳統製造業來講,冒險投資去轉型,成本高又不一定有成果,還不如先把手上的資產出清,保住手上的資金,再去投資一些起碼確定有賺的東西,比如台積電啦。
說真的,我覺得他這段點得有夠到位。育華的老闆是要活下來,而不是賭一把大的。市場現在完全是一片霧茫茫,誰敢保證砸錢去轉型,不是直接賠到脫褲?換我可能也會選擇把公司關掉,資金準備好下一場,畢竟撐著也是在燒錢。
台灣產業寒冬根本不只育華這一例
育華這事件不是突然爆炸的,它根本就只是更大規模「傳產危機」裡的一個例子。台灣工具機產業之前就很慘,2024年出口值只有22.18億美元,還比前年掉了14.8%!你看看這數字,像在打臉一樣痛。台灣機械公會也有出來喊話,說新台幣升得太凶,害得台灣的產品根本沒競爭力,連日韓都比我們便宜。
而僅管政府一直有在聊匯率政策,但到現在還看不到解法,直接害得一堆企業走向「做四休三」、甚至「一週只開兩三天」的鬼故事模式。瀧澤科技就是另一個例子,這間工具機大廠8月22號就要開始實施週五固定休假,自稱「養精蓄銳」,但說穿了還不是為了省成本,勉強撐住。真的,台灣傳產這樣下去根本不可能活得好。
Corol觀點:政府大夢還在做,企業自己照顧自己
老實說,看到育華這樣放手離場,我心裡其實蠻有感的。政府好像都以為產業會自己「進化」或「轉型」,但現實是,企業根本不管你政策成功不成功啦!現在的老闆只看到眼前的生存問題,更不會傻傻燒錢去賭未來。
再看看機械公會的喊話,什麼「台幣應該要適度貶值來救出口命脈」,講得到是挺中肯啦,但問題是,到2025了還沒進一步動作!這樣空喊不只沒意義,而且直接害得一堆廠商決定自爆放棄。育華的老闆也好,瀧澤科技的管理層也罷,他們其實都在說一樣的話:「我們不會等死,但真的不想再陪笑了。」至於政府,繼續慢慢聊匯率,我真的只能祝你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