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生物“梅”运当头:实控人旧案翻新,业绩“味”如嚼蜡?
梅花生物再遇风波:实控人被诉与业绩下滑
十年官司未平,又添新忧
刚从与山东阜丰集团长达十年的“黄原胶”商业秘密侵权案中脱身,梅花生物(一家以氨基酸为主的生物科技公司)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公司控股股东孟庆山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廊坊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十年诉讼的余波还未平息,实控人被诉又给这家公司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4年业绩:营收净利双降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宣布实控人被诉的同时,梅花生物也公布了2024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69亿元,同比减少9.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减少13.85%。这已是梅花生物连续第二年出现业绩下滑。
和解费用的影响
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阜丰集团达成和解所支付的巨额和解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笔高达2.33亿元的营业外支出,直接拉低了梅花生物的净利润。
味精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格局:三足鼎立
梅花生物的营收下滑,部分原因是其主要产品味精、黄原胶以及玉米副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在味精行业,国内市场已形成阜丰、梅花、伊品三强鼎立的局面,三家企业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其中,阜丰集团以47.04%的份额稳居首位。
行业前景:持续增长,消费升级
尽管面临挑战,但调味品/味精行业整体依旧保持着增长势头。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5133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28亿元。2024年中国味精行业的市场规模也达到了280亿元,同比增长10%。
然而,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调味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味精产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市场对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梅花生物的应对:提升经营效率,扩大优势产品规模
面对市场变化,梅花生物也在积极调整。公司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提升经营质量和效率。2024年上半年,梅花生物投入约10.49亿元用于黄原胶项目、苏氨酸项目、通辽缬氨酸技改项目等扩产及技改项目,这些项目均已实现满产满销,进一步扩大了优势产品的规模。
孟庆山事件:旧案重提,影响几何?
梅花生物的行业地位与股东回报
尽管业绩有所下滑,但梅花生物在行业中的地位依然稳固。在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梅花生物以39.214亿美元(约合277.61亿元人民币)的营收成功入围,排名第479位。此外,梅花生物在股东回报方面也颇为大方,2024年度分红预案中拟派发现金红利12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82.84%。若加上此前实施的5.71亿元股份回购,全年股东回报总额高达22.7亿元。
操纵市场旧案回顾
本次被提起公诉的孟庆山,是梅花生物的创始人兼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29.94%的股份。孟庆山事件源于十年前的一桩旧案。2013年,时任梅花生物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的孟庆山,为了保证公司非公开发行成功,向参与股票发行的信托计划提供保底承诺,并通过控制信息披露节奏、设立信托计划等手段,在2013-2015年间非法获利5659万元。证监会将该案列为“信息型操纵市场案件”,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倍罚款,合计罚没2.26亿元,同时对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公司回应:与公司无关
对于实控人被起诉一事,梅花生物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孟庆山自2017年1月退休后已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上述事项仅涉及孟庆山个人,与公司无关。公司强调,目前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股权结构、法人治理及生产经营构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