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林子倫 重啟核三激辯,不能都讓屏東人承擔

文章目錄

    林子倫 重啟核三激辯,不能都讓屏東人承擔

    林子倫:重啟核三不能都讓屏東人承擔,屏東人心聲誰聽到了?

    重啟核三這件事情,在接近公投之際完全是全民議題,但說真的,屏東人大概早就怨到家裡神桌翻掉!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這幾天為反方代表,簡直像是在幫屏東人打一場「超委屈的代言戰」。而且,他的點真的戳到痛處:台灣用核三發電可以,但為什麼所有風險和痛苦都要屏東人承擔?屏東人是做人太好,還是被當成軟柿子?

    林子倫 重啟核三激辯,不能都讓屏東人承擔

    核三重啟的「歷史老車」理論,是在哈囉?

    核三這個電廠,你知道已經運轉多久嗎?40年!這真的誇張欸,林子倫在第二場說明會上直接比喻核三像是在開一台老車。你想想看,開一台三、四十年的舊老車,零件是不是早就進入「找不到更換零件」的境界?不只零件問題,他還提到核三的耐震係數根本不行,台灣又是地震帶,未來要是出事誰要負責?更不用說,戰爭一來,核電廠直接成為被打的目標。這些風險要全部丟給屏東人,這根本是押人命啊!

    只談核電便宜?核災賠償金和核廢料呢?

    支持核能的說法常常是核電便宜、效能高。但林子倫也有話要說:便宜的背後,成本根本被忽略了。比如重啟核三的成本有多高,核災發生時需要賠償的金額考慮過嗎?還有核廢料,這些東西最後全都變成在後代子孫身上撐著。說白了,根本就是「便宜的是現在,貴的是未來,還外加不公平」。屏東人現在不只要承擔核廢料、承擔災害風險,大家也要負責幫忙支撐整個台灣轉型的痛苦,這個代價合理嗎?

    綠能戰略才是「人類未來」,核電已是過氣的選擇

    林子倫的核心主張其實很清楚,就是綠能才是未來。每次提到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這些外界因素,他都在強調分散型再生能源的韌性。他直接爆出反核最精準的理由:全世界都在減碳,推動再生能源是台灣的共識。如果台灣一直堅持舊路,核電走下去只會變成台灣的下個「問題包袱」。綠能轉型難是難,但既然國際趨勢都走在減碳路上,台灣人現在不做,未來就會落後一大段。

    Corol觀點:屏東人不是工具人,再生能源的共識需要公平

    唉我說,這次事件真的讓人對屏東人的處境感到無比同情。核三重啟公投簡直像一場「屏東人能承受多少」的測試,但這測試根本是母湯嘛!林子倫的談話點出了多個盲點:為什麼只有屏東人在核三廠身邊,他們要承受風險卻不能拒絕?核能的便宜只是表面功夫,長久來看核廢料的毒後代子孫根本吃不完。這些成本就能輕輕帶過嗎?

    我再說白一點,支持核電的人都愛談核發電成本低,卻完全不想聊核災的賠償金額、重啟核電廠的開銷,核廢料更是避不談,完全不負責任。台灣要邁向2050淨零轉型,綠能才是唯一能讓環境更健康的路。屏東人不是工具人,不能再一味承擔;如果核能是台灣的共識,成本得全民分攤,風險也得大家一起面對。不然屏東人算什麼?工具人領頭羊?傻眼了好嗎!

    參考文章來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