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華為Pro+數據中心挑戰:AI落地是噱頭?夥伴合作藏風險?

華為,這家總是站在風口浪尖上的科技巨擘,最近又在北京搞了個大新聞:商業市場極簡全閃數據中心 Pro+ 暨明星產品發布會。中國經濟網的記者王惠綿也去了現場,想必是想一探究竟。口號喊得震天響:「閃存普惠、一站購齊、極簡易用、數智加速」。但說實話,這年頭,哪家科技公司發布會不喊這些?簡直比選舉口號還空洞。但這次,華為似乎想玩點真的,直接把中央戲劇學院拉來站台,搞了個「智能藝術教育空間」樣板點。這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

AI 泡沫下的數據中心軍備競賽:華為的 Pro+ 宣戰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這幾個字母現在簡直成了科技圈的萬靈丹。什麼產品都要沾點 AI 的邊,彷彿不提 AI 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 AI 真的有這麼神嗎?至少現在看來,更多的是炒作和概念。然而,炒作歸炒作,背後的商機卻是實實在在的。AI 時代,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也水漲船高。誰能在這場數據中心的軍備競賽中搶得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的 AI 世界裡佔據一席之地。華為的 Pro+,顯然就是衝著這個目標來的。但問題是,華為真的準備好了嗎?且不說馬斯克在忙著他的星鏈和特斯拉,光是看看隔壁棚的緯穎和神達在伺服器市場的廝殺,就知道這場仗不好打。

華為數據存儲產品線副總裁袁遠在台上慷慨激昂,說什麼傳統數據基礎設施已經撐不住了,Pro+ 是為 AI 時代量身打造的智能數據底座。聽起來很厲害,但仔細想想,這話術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每家廠商都說自己的產品是顛覆性的,是面向未來的,但真正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又有多少?Pro+ 號稱屏蔽了技術的複雜度,讓更多行業客戶能以更低的門檻擁抱智能化變革。這話聽起來很誘人,但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大的陷阱。

性能怪獸?Pro+ 的三大核心能力解密

唐浩,華為中國政企數據存儲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開始了他的主題演講。Pro+ 從「性能、效率、智能」三個維度進行了全面強化。性能方面,優化了數據縮減算法,提升了閃存系統的性價比。還發布了新一代 OceanStor Dorado 3000 融合全閃存系統,號稱整體性能領先業界 50%。這數字聽起來很唬人,但具體怎麼個領先法?是在什麼樣的測試環境下測出來的?這些問題唐浩並沒有詳細說明。當然,這種發布會也不可能給你太多細節,畢竟重點是「發布」,而不是「解釋」。

一站式 IT 真能解決所有問題?極簡化的陷阱

架構方面,Pro+ 採用全棧式設計理念,一體化集成存儲、計算、網絡、智能與虛擬化能力,提供「一站式 IT 解決方案」。聽起來很方便,但這種一站式解決方案往往意味著高度的綁定。一旦選擇了華為的 Pro+,就等於把自己的命脈交給了華為。以後想換別家的產品,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且,這種極簡化的設計,真的能滿足所有企業的需求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千差萬別。華為的 Pro+ 真的能做到面面俱到嗎?恐怕很難。

AI 加速落地?還是畫大餅?

智能方面,Pro+ 號稱對 AI 應用上線週期進行了深入優化,實現「小時級發布」。智能管理平台 DME IQ 也全面升級,新增多款智能化工具。這聽起來很美好,但 AI 的落地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硬件設施,還需要大量的數據、算法和人才。華為的 Pro+ 真的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還是只是在硬件層面做了一些優化,就把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此外,華為還發布了 AI 推理場景專用存儲產品 OceanStor A600,號稱具備「長記憶推理」特性。這聽起來更玄乎了,什麼是「長記憶推理」?這概念又是從哪裡來的?

浦強,華為中國政企商業 MKT 與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開始了他的「伙伴先鋒行動」演講。重點只有一個:和華為合作,有錢賺!華為要繼續踐行「伙伴+華為」體系,從研發、營銷、供應、服務全方位支持夥伴高效作戰。聽起來很像直銷大會,充滿了激情和誘惑。但問題是,這些「伙伴」真的能從華為這裡分到一杯羹嗎?還是只是被華為利用的棋子?

糖衣炮彈?華為的合作模式分析

華為承諾,要打造行業領先的全閃化數據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通過 AI 使能極簡全閃數據中心,助力夥伴拓展百億市場空間。還面向夥伴開放上百場營銷活動、提供 300 萬的聯合營銷基金支持,以及 20+ 個樣板點研學遊等營銷資源。這些資源聽起來很豐厚,但仔細想想,這些資源真的能落到實處嗎?還是只是華為用來吸引眼球的噱頭?要知道,華為一向以狼性文化著稱,競爭非常激烈。在這種環境下,小夥伴們真的能和華為平起平坐嗎?恐怕很難。更何況,萬一哪天華為改變了策略,這些「伙伴」又該何去何從?想起之前紅極一時的樂視,口號喊得震天響,結果呢?一地雞毛。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希望華為能從中吸取教訓,別讓這些「伙伴」重蹈覆轍。

商機共享?還是風險轉嫁?

在銷售、供應、服務等方面,華為承諾會沿著項目全生命週期支持夥伴作戰。今年會向夥伴共享 40 億數據存儲產業商機,同時提供從售前交流、項目交付到智能運維的各種平台和工具。除此之外,還會全階段使能夥伴,培養 5000+ 名數據存儲產業工程師,共贏全閃產業未來。這聽起來很美好,但背後可能隱藏著更大的風險。華為會把那些賺錢的項目分給「伙伴」嗎?恐怕很難。更有可能的是,華為會把那些風險高、利潤低的項目丟給「伙伴」,自己則坐享其成。而且,培養 5000+ 名數據存儲產業工程師,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時間。這些資源和時間誰來承擔?當然是「伙伴」。如果項目失敗了,這些工程師又該何去何從?這些問題華為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所以,這些所谓的商機共享,很可能只是風險轉嫁的另一种说法。說不定過幾天,就會有彭振聲律師接到一堆小公司的電話,哭訴被華為坑了。

中央戲劇學院智能戲劇藝術空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師甘楊雨,在台上分享了「藝術與科技共生的數智化實踐」。他表示,「藝術智慧教育」雖然是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的原始創新內容,但也僅僅是個開端。華為商業市場極簡全閃數據中心 Pro+ 小型私有雲架構的雲平台解決了戲劇藝術「聲台行表」的遠程教學問題。這話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說白了,就是華為的數據中心被應用到了藝術教育領域。但這真的能提升藝術教育的水平嗎?還是只是給了老師們一個新的玩具?

智能藝術教育空間:創新還是噱頭?

甘楊雨還提到,藝術智慧教育的實施方案依托中央戲劇學院智能戲劇藝術空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戲劇空間大型智能裝置」科研成果,實現了實驗室成果轉化「零的突破」。這句話更像是官方宣傳稿,聽起來毫無靈魂。所謂的「零的突破」,很可能只是把實驗室裡的東西搬到了課堂上,並沒有產生真正的價值。更何況,藝術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而不是簡單地堆砌科技。如果過度依賴科技,反而會扼殺學生的創造力。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 aaa 頒獎典禮,頒給這些「智能藝術教育空間」。

遠程教學的救星?還是昂貴的玩具?

發布會現場還舉行了中央戲劇學院「智能藝術教育空間」樣板點揭幕儀式。華為與中央戲劇學院聯合打造的該樣板點,集成了 AI 動作捕捉、戲劇藝術空間全要素數據採集、空間數據表徵、空間視化實時渲染、跨空間數據流通與極簡化運維能力,為藝術教育教學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現場嘉賓還沉浸式體驗了 1:1 采集演示、AI 虛擬教室互動及實時渲染系統。聽起來很炫酷,但這些功能真的能提升教學質量嗎?恐怕很難。AI 動作捕捉可以用來分析演員的表演,但無法教會學生如何表達情感。虛擬教室可以模擬不同的場景,但無法取代真實的舞台。而且,這些設備的成本肯定不低。如果把這些錢用來請更好的老師,或者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可能效果會更好。更何況,萬一哪天停電了,這些設備就全都成了擺設。還不如讓學生們多看看陳雷老師的表演,更能學到精髓。不知道 Lulu 老師會怎麼看待這種教學方式,或許她會覺得太 over 了。

所以,華為的 Pro+ 究竟是劃時代的創新,還是曇花一現的炒作?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畢竟,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誰也無法預測未來。但至少現在看來,Pro+ 還存在著諸多疑問和挑戰。在 AI 泡沫日益膨脹的今天,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華麗的口號所迷惑。數據中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數據來創造價值。如果只是為了建數據中心而建數據中心,那無異於緣木求魚。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誰能真正抓住用戶的需求,誰才能笑到最後。就像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看似是球員之間的較量,實則是各個品牌和技術的角力。只有真正經得起考驗的技術,才能在溫布頓的草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記。不知道 7月5號預言 會不會提到華為的 Pro+,但我覺得,與其關注那些虛無縹緲的預言,不如腳踏實地,把產品做好。畢竟,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至於什麼客家幣、ตรวจหวย、北投火災、劉雨柔、jet sl super c、蕭嘉蓉、惠利、jake laravia、許家瑜、wootae、陳由豪、wimbledon、朱亞虎、貝東塔、jet、百日咳、林郁婷、張棋惠、李翊君、cam johnson、曾偉喆、全支付、曼城 對 希拉爾、蔡琞傑、張育豪、man city vs al-hilal、朱盟、jcb、台新信用卡、溫布頓網球錦標賽、黃紹庭、國際橋牌社、鍾亦恩、luke kornet、溫布頓2025 、小港機場、台中停水、00929 配息,這些都和華為的 Pro+ 沒什麼關係,就不在這裡瞎扯了。 還是多關心一下自己的錢包吧,畢竟,在這個時代,錢才是最實在的東西。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