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黑雨警告 天文台最新消息與暴雨警告頻發,七月雨量超標 56%
黑雨警告 天文台最新消息與暴雨警告頻發,七月雨量超標 56%
一週內三次黑雨,全港水浸亂象瘋狂上演
是在哈囉,這是一週內第三次接到黑雨警告,不只天文台直接警告,本港也祭出一連串暴雨信號,光是昨天(8月4日),黃色暴雨信號來了四次,紅雨暴雨信號來了兩次,最後還直接黑雨收尾,就差沒燒掉全港的排水系統。你說這誇不誇張?從早到晚雨勢完全不給喘口氣的機會,九龍、新界東,甚至沙田,雨水狂轟猛炸,部分地區雨量超過140毫米,一堆地方直接水浸,低窪地區像是打了一場水下排球。甚至有網友現場報料,將軍澳敬賢里的錶位逼近車頭冚,紅的大巴都變成紅的潛水艇。
山泥傾瀉 + 暴雨形成雙重殺,西貢居民根本沒得喘息
我就傻眼了,天文台在凌晨又直接追加了一個「山泥傾瀉特別提示」,你敢不敢再狂轟猛炸一點?西貢東部的雨量特別高,邊坡像是隨時會垮下來,居民根本不敢合眼,有人甚至開始打包家當準備逃命。我也不說別的,這樣的土石流危機一波波來,就是逼著居民在大雨中聽著邊坡的情緒表演:「會垮?不垮?還是今夜垮!」是可以先給大家一點緩衝嗎?西南季候風加上高空擾動的合體技,簡直不讓人活。
七月雨量爆表 56%,韋帕襲港黑雨首發成主因
根據天文台統計,七月的累計雨量搞到601.7毫米,比正常值多出56%,是有史以來"濕得誇張"的一個月份。韋帕颱風一度發出十號風球,7月20日的黑雨轟炸讓路上的行人變得更像落湯雞。不說颱風水傷人的事情,我最想問的是,7月份狂降雨,接著進入8月又來連續撞黑雨,香港的排水系統真的有辦法扛住嗎?
這期間不只「韋帕」鎖定狂降雨,還有活躍的西南季候風天天送來水庫般的雨量,搞到遍地都是水。7月29日更誇張,黑雨全港亂轟,港島東和西貢的雨水泛濫直接上演了「尋找低窪地的深海任務」,全港水浸報告直接飆上八宗,這些數字都只是最表面,還有多少沒統計到的隱藏潛水員?
黑雨警告背後,真的有人學到教訓嗎?
來到一個讓我想暴力吐槽的環節。今年香港的天氣真的給我整到不行了,黑雨警告每天上演到底是螺旋升天還是不歸路?市民每天收到警報,低窪地區居民還得自救到底,天文台的預警是有,但我很想問一下,城市規劃師和相關部門真的有在思考應對方案嗎?暴雨一來,交通擠塞、道路水浸簡直像卡通橋段在日常上演,也完全沒看到能有效處理的長期計劃。
香港每天愈發像個雨季鬼屋,尤其是暴雨一來,整個城市像在玩水上滑梯。所以說,這場大自然的「水療課程」,怎麼處理才算有交代?我超想提醒那些決策者,不要老是等災來了,才想起防洪。黑雨警告只是前戲,等到真正的城市浸泡剛才來,母湯的是全體市民。
Corol的雨嘆:「是要下到什麼程度,才會有真正的反思?」
我想直接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連續的黑雨警告還會搞到全港像一場水浸大混戰?天文台的警報確實有用,但說真的,這些是各有各登場的雨量秀,卻沒有看到徹底性的危機應對。低窪地區居民早就摸透了,怕的不是暴雨,而是暴雨過後的長期積水大考試。真心建議城市規劃者,拿出點氣度,整頓一下基本的排水設施,好歹也得先讓人可以回家時不需要穿泳衣吧?
至於天文台連連發出的警告,我不是不滿意它們的努力,但其中真的有很多「民間雨量故事」被吃掉了。比如那些每天得應對山泥傾瀉邊坡垮流的小村落居民,是否有人替他們多想一步?我到現在都看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