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普發一萬資格 居留證與新生兒資格

文章目录


普發一萬資格 居留證與新生兒資格

普發一萬資格 居留證與新生兒資格

最近全台最熱的話題,絕對非「普發一萬資格」莫屬!行政院7月底正式宣布特別條例生效,大家都在等著這筆錢怎麼發、誰能拿?你說什麼,連居留證持有人跟剛出生的新生兒都算進去?真的是超有話題性啦!不過,再多的期待也掩不住行政院扭扭捏捏的態度,還要聲請釋憲?是在哈囉?

普發一萬資格 居留證與新生兒資格

普發一萬怎麼來的?立法院版 VS 行政院版

先來搞清楚「普發一萬」是怎麼冒出來的。事情最早要追溯到2025年4月,行政院丟出一個《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裡面列出超多細項:補助台電1,000億、健保挹注、弱勢關懷,各種細水長流的經費嘎嘎地給。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有點母湯?結果立法院看不下去,7月直接表決刪掉台電補助,改把錢直接發給大家,每人1萬「現金」!這招可以說是把全民爽度直接拉滿。

但行政院好像心裡有點OS,表示「特別條例雖三讀通過,但憲法程序有瑕疵」,要適時聲請釋憲。說白了,就是對普發一萬的操作有點不爽啦,所以未來可能還有得吵。但目前條例已經生效,發放時間設定在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這樣看起來就算要釋憲,也是後話,這萬塊應該是跑不掉。

領取資格:從國民到居留證,剛出生就能領!

講到普發一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底誰能領?雖然政府還沒公布詳細版本,但參考2023年普發6,000元的規劃,以下幾類應該是穩拿的:

1. 我國國民:這範圍肯定納入,就不用多說啦。

2. 派駐國外的政府人員及國籍眷屬:是的,就算人在國外,也能拿喔。

3. 特殊身份者:大陸、港澳居民及外國人,只要跟台灣人結婚並有居留證,都納入資格。

4. 永久居留證持有人:別忘了這些「非台灣國籍但生活在台」的人,他們也能分一杯羹。

5. 新生兒:這點特別有趣!只要你在年底前出生,嘿嘿,連剛睜眼的小嬰兒都能領1萬!

講到這,真的要說一句:「有種台味十足的『一次照顧大家』」傾向,但也因此開始增加了一些爭議,像是PTT上討論底下的留言就爆炸性地在問:「外籍人士也能領是在幹嘛?」、「新生兒又要靠爸媽操作領錢?」。

發放方式懶人包:方便你,但也別太天真

普發一萬要領的版本,大概會延續2023普發6,000元的操作,讓大家順順利利拿到錢。可能有以下幾種方式:

- 線上登記入帳:直接上官網填資料,錢進戶頭,輕鬆方便。

- 郵局臨櫃取款:沒帳戶也不用擔心,去郵局帶身份證就好。

- ATM領現:配合某些銀行的ATM操作,取現超潮。

- 造冊偏鄉發放:年輕人區可能超容易,但想想偏鄉苦民眾,怎麼領?造冊親自送一波。

- 例行直接入帳:比方說政府津貼戶,直接有錢進帳。

不過,方便歸方便,這次普發金額拉到一萬,可能會吸引一波詐騙集團出來亂搞,像一些假的普發網站或非法操作者。說真的,當心點,別為了一萬結果被騙十萬!

地方版超扯謠言:台中人真的能拿4萬嗎?

對於普發現金這檔事,最近還瘋傳各地版本,好像連台中都要普發四萬?!台北、新北、桃園也都有自己版本,誇張的是,網路一堆人信以為真。縣市政府後來乾脆出來打臉,台中還直接報警處理謠言的散布。這件事稍微提醒一下大家,普發金額基本就是中央統籌,地方政府不太可能自己搞普發,畢竟預算在哪裡?還是留給基建和民生服務比較實在。

Corol亂講什麼的觀點:普發一萬可以,但還有更深的問題

講真的,看完這整個風波,我只想問一句:「普發一萬真的是解決台灣經濟問題的解答嗎?」我們全台這麼愛搞普發、一次次地發錢,到底有沒有在追蹤會不會真的增加「消費韌性」?行政院這次提的經費原本有台電補助、產業競爭力挹注,這些真的是更有長線效益的方案,結果立法院一刀砍掉,直接給1萬「自己用」。雖然我知道大家都想先看到錢在手,但說真的,台灣這幾年大規模的稅收超徵,錢花完了又要怎麼填補缺口?

再來就是「資格腦洞」的問題。新生兒、永久居留證都要普發,這樣的全包制到底有沒有經過更精準的評估?我不是說這些人不應該拿,但那些國民基本生活有明顯困難的人,是不是應該更有被「額外」照顧的機制?行政院光想著聲請釋憲也沒用啦,心平氣和一點,大家更需要的是透明化與合理性。

分類:[其他]

參考文章來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