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港股八月:微跌開局,科網分化,內外挑戰下的市場暗湧

文章目錄

    港股風雲突變?八月開局的微跌與暗潮湧動

    港股啊,這池子水深得很。你看看八月一號這開局,三大指數齊刷刷地往下掉,雖然幅度不大,就那麼零點幾個百分點,但你知道嗎?這就像是颱風來臨前,海面上的那種詭異平靜。表面上看風平浪靜,底下早就暗流湧動了。

    別看那些財經新聞寫得冠冕堂皇,又是“市場情緒謹慎”,又是“獲利回吐壓力”,說白了,就是市場心裡沒底!大家都知道,現在全球經濟形勢就像一艘漏水的船,到處都是窟窿。美國那邊加息的刀還懸在頭上,大陸這邊經濟復甦又沒那麼給力,港股夾在中間,能好到哪裡去?

    當然,也有人會說,港股估值低啊,是價值窪地。屁啦!估值低是沒錯,但也要看有沒有人願意來填!現在國際游資都精得很,看到一點風吹草動就跑得比兔子還快。你港股再便宜,沒人買還不是一潭死水?更何況,港股一直受制於美股的影響,美股稍微打個噴嚏,港股就要感冒發燒。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

    我跟你說,現在炒港股,膽子要大,心臟要強。一不小心,就要被割韭菜。那些分析師的報告,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他們說漲,你就信?他們說跌,你就賣?要是這麼簡單,他們還用得著在這寫報告?早就自己在家裡數錢數到手抽筋了!

    總之,港股這潭水,深不見底。八月開局的這點微跌,只是個小小的漣漪。真正的大浪,還在後頭呢。各位看官,好自為之吧!

    科網股的冰火兩重天:誰在狂歡,誰在瑟瑟發抖?

    港股這地方,最能體現什麼叫“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你看那些科網股,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這邊廂,快手、百度漲得眉開眼笑,好像撿到了金元寶;那邊廂,小米、美團卻愁眉苦臉,彷彿剛吞了苦膽。

    快手、百度的逆勢上揚:是真材實料還是曇花一現?

    說到快手,我一直覺得這家公司挺邪門的。短視頻這塊蛋糕,都被抖音搶得差不多了,它居然還能逆勢增長,簡直是個奇蹟!不過,仔細想想,快手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在下沉市場耕耘多年,早就擁有一批忠實的用戶。這些用戶雖然消費能力不強,但勝在數量龐大,積少成多,也能撐起一片天。至於百度,我只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掉隊了,但人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積累還是很深厚的。現在AI概念這麼火,百度自然也能分一杯羹。不過,這兩家公司能不能持續走強,還要看它們能不能抓住未來的機遇,否則,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小米、美團的黯然失色:巨頭的困境與轉型之路

    再看看小米和美團,這兩家公司最近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小米手機的銷量一直上不去,高端市場被蘋果壓制,低端市場又面臨其他國產品牌的競爭,處境十分尷尬。更要命的是,小米的汽車業務也進展緩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量產。至於美團,外賣業務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補貼大戰打得昏天黑地,燒錢燒得心疼。更重要的是,美團一直找不到新的增長點,只能在現有的業務上苦苦掙扎。不過,這兩家公司畢竟是巨頭,底蘊還是很深厚的。只要它們能找到新的方向,還是有機會東山再起的。但問題是,這個“新方向”到底在哪裡呢?這恐怕是雷軍和王興現在最頭疼的問題。

    東吳證券的警鐘:海外風險與關稅博弈下的港股隱憂

    東吳證券這份報告,就像是老媽子在耳邊嘮叨,聽得人腦殼疼。但你又不得不聽,因為他們說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他們擔心海外風險,擔心關稅博弈,這些確實都是港股的隱憂。不過,我總覺得他們有點杞人憂天,把事情想得太嚴重了。

    美元資產的虹吸效應:中國資產的資金流失危機?

    美元資產繼續上漲,這確實是個問題。美國經濟現在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雖然毛病不少,但架不住人家底子厚,吸引力還是很強的。國際游資都喜歡往安全的地方跑,美元資產自然成了它們的首選。這樣一來,中國資產,包括港股,就要面臨資金流失的風險。但我覺得,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中國經濟也不是吃素的,雖然增速放緩了,但還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只要我們自己把經濟搞好,自然能吸引資金回來。更何況,中國還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就算外資跑光了,我們也能自己玩得轉。

    關稅博弈的虛晃一槍:稅率“緩”+“降”的如意算盤?

    至於關稅博弈,我覺得這就是一場鬧劇。美國人想用關稅來敲詐中國,中國人也不是傻子,肯定不會輕易就範。最後的結果,大概率是雙方各退一步,達成一個“緩”+“降”的協議。但這種協議,對港股來說,意義並不大。因為港股的貿易額並不大,受關稅的影響也比較小。更重要的是,關稅博弈的本質是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這不是靠關稅就能解決的。所以,我覺得東吳證券把關稅博弈看得太重了,有點小题大做。

    技術面的暗影:重要關口失守後的市場心理衝擊

    東吳證券還提到,如果港股無法快速收復重要關口點位,可能會對市場心理造成不利影響。這點我同意。炒股嘛,炒的就是個心理。如果市場一直跌跌不休,大家肯定會失去信心,紛紛割肉離場。但問題是,什麼是“重要關口點位”?這個誰也說不准。而且,市場心理這種東西,是很難預測的。今天大家還恐慌得要死,明天可能就興高采烈地衝進來了。所以,我覺得技術面分析只能作為參考,不能完全當真。炒股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判斷,不能人云亦云。

    中信證券的樂觀與隱憂:盈利預期修訂下的行業冷暖

    中信證券這家券商,報告寫得那叫一個滴水不漏,八面玲瓏。表面上看,對港股的某些板塊抱持樂觀,但仔細一琢磨,字裡行間又透露著對其他板塊的隱憂。說白了,就是想兩頭討好,誰也不得罪。

    新能源車與半導體的業績分歧:高彈性空間的誘惑與風險

    新能源車和半導體,這兩個板塊最近幾年一直很火。中信證券也承認,這兩個板塊的業績預期分歧很大,但同時也強調,這種分歧意味著更高的彈性空間。我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什麼叫“彈性空間”?說白了,就是漲也可能漲得很高,跌也可能跌得很慘!這種說法,簡直就是廢話!新能源車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各家車企都在拼命燒錢搶市場,誰能笑到最後還很難說。半導體更是個高風險的行業,技術更新換代太快,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所以,投資這兩個板塊,一定要做好虧錢的準備,千萬別被那些“彈性空間”的鬼話給迷惑了。

    消費電子的確定性:景氣背後的隱藏危機?

    中信證券認為,消費電子板塊的業績預期雖然分化較小,但景氣確定性強。這句話聽起來很誘人,但我覺得這裡面可能隱藏著危機。消費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也越來越挑剔。如果企業不能不斷推出新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更重要的是,消費電子產品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所以,即使消費電子板塊的景氣度很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可能並不強。投資這個板塊,一定要選擇那些有技術優勢、有品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千萬別碰那些小廠。

    輪動結構下的短線行情:業績至上的生存法則

    中信證券還提到,港股大市調整延續輪動結構,指數沒有明確方向前,業績也或成為短線行情的主要看點。這句話說得很對。現在港股市場的資金都在各個板塊之間輪動,今天炒這個,明天炒那個,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線。在這種情況下,業績好的公司自然會受到資金的追捧,業績差的公司則會被拋棄。所以,炒港股一定要關注公司的業績,千萬別聽信那些消息面或者概念炒作。業績才是硬道理!

    中泰國際的冷靜分析:升勢背後的超買警訊

    中泰國際這次倒是挺冷靜的,沒像其他券商那樣一味唱多,而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短期市場超買的情緒。說實話,港股這波反彈,確實有點過頭了。之前跌得太慘,現在稍微漲一點,大家就開始歡呼雀躍,彷彿牛市要來了。但歷史告訴我們,漲得太快,跌得也快。現在港股的超買情緒這麼嚴重,隨時都有可能來一波大調整,把那些追高的散戶們埋得屍骨無存。

    避險情緒與倉位回補的退潮:基本面改善能否力挽狂瀾?

    中泰國際指出,港股的核心驅動邏輯正從前期的避險情緒與倉位回補,逐漸轉向基本面改善與政策預期向好。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之前港股的反彈,主要是因為大家覺得風險太大,紛紛買入港股避險,同時也有一部分資金在回補之前的倉位。但現在,避險情緒已經降溫,倉位也回補得差不多了,港股要想繼續上漲,就必須要有基本面的支撐。如果中國經濟能持續復甦,政策也能給力,港股或許還能再漲一波。但如果基本面沒有明顯改善,政策也沒有什麼新意,港股很可能就會掉頭向下。

    內部基本面修復的重新定價:市場的賭注與希望

    中泰國際還提到,市場或在逐漸重新定價內部基本面修復的速度和力度。這句話有點玄乎,說白了就是,大家都在猜中國經濟到底能恢復到什麼程度。有些人比較樂觀,覺得中國經濟很快就能重回高速增長的軌道;有些人比較悲觀,覺得中國經濟已經不行了,以後只能維持低速增長。這兩種觀點的碰撞,就導致了市場的劇烈波動。現在炒港股,就是在賭中國經濟的未來。如果你覺得中國經濟沒問題,那就大膽買入;如果你覺得中國經濟不行了,那就趕緊跑路。沒有中間路線,只有賭對和賭錯。

    平安證券(香港)的長期樂觀:低估值與“賺錢效應”的雙重加持

    平安證券(香港)這份報告,充滿了樂觀情緒,簡直要把港股吹上天了。他們認為,港股市場估值低,又有“賺錢效應”,長期走勢肯定沒問題。說實話,這種報告我看得太多了,每次都覺得有點假。哪個券商會唱衰自己?哪個分析師會說“大家別買,要跌了”?

    新質生產力的科技板塊: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的未來之戰

    平安證券(香港)特別看好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這些科技板塊,認為它們代表了“新質生產力”。這個詞最近很火,好像什麼東西都要跟“新質生產力”扯上關係才能顯得高大上一樣。但說實話,這些科技板塊的風險也很高。人工智能還處於發展初期,很多技術都不成熟;機器人離真正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半導體更是個燒錢的行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投資這些板塊,要有長期持有的耐心,千萬別想著一夜暴富。

    政策加持的創新醫藥:中醫藥與醫療板塊的逆襲?

    平安證券(香港)還看好政策加力支持的創新醫藥板塊,以及具有消費屬性的中醫藥和醫療板塊。這兩個板塊確實有潛力。中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對醫療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且,政府也在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投資這些板塊,也要注意風險。醫藥行業的政策變化很快,一個政策就可能影響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而且,醫藥企業的研發週期很長,新藥上市的成功率也很低。所以,投資這些板塊,要選擇那些有研發實力、有創新能力的龍頭企業,千萬別碰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華泰證券的全球視野:流動性充裕下的港股吸引力

    華泰證券這次的報告,格局一下子打開了,直接從全球廣義流動性的角度來分析港股的投資機會。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說白了,就是認為全球的錢太多了,沒地方去,總要找個地方投資,而港股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有,但也不完全對。錢多是沒錯,但錢也不是傻子,不會隨便亂投。如果港股的基本面不行,政策也不給力,就算錢再多,也不會流到這裡來。

    PB ROE視角下的中國資產:估值折價的投資機會?

    華泰證券強調,從PB ROE的角度來看,中國資產的估值水平依然相對折價,具有估值性價比。PB就是市淨率,ROE就是淨資產收益率,這兩個指標都是衡量公司估值的。如果PB比較低,ROE比較高,就說明公司的估值比較便宜,具有投資價值。華泰證券認為,中國資產現在就處於這種狀態,所以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但我覺得,估值低也要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估值低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或者行業前景不好,那這種低估值就沒有意義。所以,投資中國資產,不能光看估值,還要看公司的基本面和行業的前景。

    人民幣匯率的潛力:被低估的貨幣與港股的春天

    華泰證券還認為,人民幣匯率被低估,未來還有升值的空間,這將提高港股市場在全球的吸引力。這個觀點我比較贊同。人民幣匯率確實被低估了,這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是,美國一直在打壓人民幣匯率,試圖通過匯率貶值來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主觀原因是,中國一直比較謹慎,不希望人民幣匯率波動太大。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幣匯率肯定會逐漸升值。人民幣升值,不僅能提高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也能降低中國企業的進口成本,提高中國居民的購買力,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所以,我認為投資港股,同時也是在賭人民幣的升值,這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銀河證券的震盪向上預期:結構性行情的生存之道

    銀河證券的報告,聽起來比較穩健,他們預計港股市場總體會震盪向上,但主要以結構性行情為主。這種說法,其實就是廢話。哪個券商會說“港股要崩盤了,大家趕緊跑”?震盪向上,意思就是漲也漲不了多少,跌也跌不了多少,每天都在那裡磨磨唧唧,讓人昏昏欲睡。結構性行情,意思就是有的股票漲,有的股票跌,你要是選錯了,照樣虧錢。這種報告,寫了等於沒寫,簡直就是浪費紙張。

    港股在全球權益市場的地位:絕對估值與歷史分位數的解讀

    銀河證券還分析了港股在全球權益市場的地位,認為港股的絕對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水平,估值分位數處於歷史中上水平。這些數據聽起來很專業,但其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估值高低,都是相對的。如果其他市場的估值更高,那港股的估值自然就顯得比較低。而且,歷史分位數也是會變的。如果未來港股一直下跌,那現在的估值分位數就會越來越高。所以,這些數據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投資的依據。炒股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判斷,不能被這些數據給忽悠了。

    熱點聚焦:政策風向與科技巨頭的暗戰

    最近的這些新聞,簡直是讓人眼花繚亂,政策變來變去,科技巨頭們也是各懷鬼胎,看得我這個小散戶是一頭霧水。不過,仔細分析一下,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重磅會議:統一大市場、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的政策密碼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會議,每次都說得天花亂墜,什麼“統一大市場”、“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聽起來都是高大上的概念。但說白了,就是要刺激經濟增長。現在中國經濟面臨很多挑戰,出口不行,消費也疲軟,只能靠投資來拉動。但投資也不是隨便投的,要投到有潛力的領域,才能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統一大市場”就是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讓資源更好地流動;“人工智能+”就是要推動各個行業的智能化轉型;“低空經濟”就是要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但這些政策能不能真正落地,還要看各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度,以及市場的反應。如果政策執行不到位,或者市場不買賬,那這些概念炒作也就只能是一場空。

    英偉達算力芯片的安全風波:漏洞後門與國家安全的博弈

    英偉達的算力芯片出問題,這可不是小事。現在人工智能這麼火,算力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如果英偉達的芯片有漏洞或者後門,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數據安全面臨很大的風險。美國議員要求出口的芯片必須配備“追踪定位”功能,更是赤裸裸的威脅。這明顯是想通過技術手段來監控我們。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英偉達,要求他們說明情況,也是在維護國家安全。這場風波,實際上是中美科技戰的一個縮影。美國想通過技術封鎖來遏制中國的發展,中國則要努力實現技術自主可控,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這場戰鬥,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美國PCE物價指數的反彈:聯儲九月降息的希望破滅?

    美國PCE物價指數的反彈,讓市場對聯儲九月降息的希望破滅了。通脹是美國聯儲最關注的指標之一。如果通脹持續高於目標水平,聯儲就不會輕易降息。這次PCE物價指數的反彈,表明美國的通脹壓力仍然很大,聯儲可能不得不繼續維持高利率政策。高利率對經濟不利,會抑制投資和消費,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所以,美國PCE物價指數的反彈,對全球經濟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

    香港第二季度GDP的增長:旅遊業與金融業的雙引擎驅動

    香港第二季度GDP的增長,主要靠旅遊業和金融業拉動。旅遊業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內地遊客的增加。疫情結束後,內地遊客紛紛湧入香港,帶動了香港的零售、餐飲等行業的發展。金融業的增長,主要是因為香港股市的表現比較好。香港股市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股市的表現直接影響到香港的經濟。但香港的經濟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房價過高、貧富差距過大等等。香港政府需要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持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

    公司要聞:退市、延遲、盈利下滑,幾家歡樂幾家愁

    公司公告,這東西啊,得反著看。他們報喜,你就得小心,是不是要割韭菜了;他們報憂,你也別慌,說不定是為了掩蓋更大的陰謀。反正啊,資本市場沒什麼好人,都是為了賺錢,不擇手段。

    大悅城地產的私有化:溢價背後的戰略考量

    大悅城地產要私有化,這事兒挺有意思。溢價67.57%回購股份,聽起來好像對小股東很划算。但你想想,人家大股東又不傻,肯定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後面。私有化之後,就不用受港交所的監管了,可以隨心所欲地搞事情。至於搞什麼事情,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反正啊,小股東們只能乖乖地把股票賣給他們,然後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發財。

    恒大汽車的通函延遲:難解的債務與重組之路

    恒大汽車又延遲寄發通函了,這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恒大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債務纏身。造車燒錢燒得厲害,但車又賣不出去,債務越來越多,都快成死局了。延遲寄發通函,說明他們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可能還在和債權人談判。但這種談判,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覺得很難。恒大已經爛到根了,就算能重組成功,也難以恢復往日的輝煌。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的利潤下滑:能源巨頭的寒冬?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的利潤大幅下滑,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現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能源需求下降,油價也跌了不少。中石化作為一家傳統的能源企業,自然會受到影響。而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石油的需求量肯定會越來越少。中石化如果不轉型,遲早會被市場淘汰。但轉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中石化能不能成功轉型,還是個未知數。

    汽車之家的營收淨利雙降:互聯網平台的轉型挑戰

    汽車之家的營收淨利雙降,說明互聯網平台也面臨轉型挑戰。以前靠流量賺錢的模式,現在越來越難了。流量紅利已經消失,用戶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汽車之家如果不能找到新的盈利模式,遲早會被其他平台取代。但轉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找到新的方向,並且要有足夠的執行力。汽車之家能不能成功轉型,也是個未知數。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