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GOG 遊戲下載與免費遊戲,合法就能自由擁有!
html
GOG 遊戲下載與免費遊戲,合法就能自由擁有!
GOG 為何突然「送遊戲」?
最近玩家圈超炸鍋,整件事情說起來就是一場遊戲界的金融審查風波。主要是澳洲女權團體 Collective Shout 跑去施壓 Visa 跟 Mastercard,要遊戲平台像是 Steam、Itch.io 把某些成人遊戲下架。哈囉?這是在搞什麼?玩家們直接不服氣啊,覺得「明明合法的遊戲,我想買憑什麼你決定?」這股不滿直接炸開。
而這次 GOG 沒在客氣,直接跳出來反擊。他們乾脆不賣了,直接送,來個「合法就能自由擁有」的霸氣行動。只要玩家輸入代碼「FreedomToBuyGames」,13 款成人遊戲立刻免費送給你,是在宣揚遊戲自由的概念:「你們要封,我就給得更大方,真的完全母湯!」
事件背後:成人遊戲的「金融審查」是什麼鬼?
事情的爭議點就在「金融審查」這件事。基本上,就是某些支付平台、團體或組織基於自己的道德觀或市場壓力,不透過法律,直接操作商業手段,阻止特定類型的遊戲交易。你想付錢都沒管道,然後還玩不到。本來應該是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的事,卻變得像是被別人決定你能不能買某個遊戲,這真的母湯到爆炸。
所以 GOG 不光只是送遊戲,他們是要告訴玩家:合法的東西,就不能被這種道德審查封殺。這次事件讓我們看到 GOG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的態度:完全是硬起來,霸氣回敬那群打壓遊戲自由的勢力。
GOG 的行動:13 款遊戲是怎麼拿到?
GOG 的玩法相當簡單,只要你輸入代碼「FreedomToBuyGames」,那 13 款成人遊戲直接就能載回家。就像是他們在反抗這種審查手段的最佳示範:你們擋不掉玩家的熱情。雖然具體是哪 13 款遊戲目前沒列出詳細名單,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遊戲的身分在某些圈子裡是「被視為不當存在」的類型。GOG 就是要大家知道,只要遊戲本身合法,那就完全母湯被封殺。
而這招背後還有更深的社會意涵,他們其實是嘲諷那些想用道德霸權限制玩家的人,看起來不只讓玩家受益,還打了一場漂亮的公關仗。
這次 GOG 與其他遊戲平台的不同
OK,這邊就要稍微比較一下,畢竟 GOG 跳出來的姿態跟 Steam、Itch.io 就不太一樣。Steam 和 Itch.io 的方式就稍微「軟爛」,面對金融壓力時(你沒法用 Visa 或 Mastercard 的話基本無法買),他們有些時候選擇妥協,直接把那些被點名的遊戲下架;反觀 GOG,不僅完全不妥協,還替玩家打這場仗,說白了就是「你愛封?我就送!」
針對同樣的困境,GOG 展現了比其他平台更強烈的價值主張。在他們的聲明中明確點出:如果遊戲是合法的,玩家幾十年以後應該都能自由玩到。這不只是送遊戲的活動,更像是一種「理念示範」。
Corol觀點:GOG 是在宣揚人權,還是在玩公關?
來,必須說,這次 GOG 的「送遊戲抗議」真的是很高招,也超有話題性,直接把自己包裝成玩家權利的捍衛者。從表面上看,他們是在宣揚「遊戲自由」、捍衛玩家的權利,但再仔細想想,這難道真的只是單純的公益心?還是某種公關手段?
我們可以看到,GOG 敢挑出這種做法,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他們的媒體聲量、文化定位以及和玩家之間的獨特關係上。他們不只是要對抗「金融審查」,還殺出一條新路,把自己變成話題中心。這當然是一場精準的商業策略,一方面迎合消費者對於自由和公平的渴望,另一方面幫自己在市場上拉抬聲量。
但這招絕對有效,特別是在玩家群體這種有文化感、重視立場的圈子裡。如果說 Steam 是電商巨頭,那 GOG 就是贏得玩家心的文化英雄。是,或許這有一點點公關的成分,但說真的,管他目的是什麼,結果就是玩家有福利,還能借鏡像這樣的平台爭取更公平的消費環境。
分類:[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