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香港天文台 暴雨預警+學校停課,海嘯或於下午5時抵港
香港天文台暴雨預警:學校停課,還有「海嘯擾港」的警報?
話說這幾天香港的天氣是相當魔幻,先是暴雨預警,搞到學校要全線停課,家長們都懵了。結果還沒喘口氣,天文台下午居然又發出一個「海嘯警報」!對,真的是海嘯,雖然說影響不大,但整件事情的操作感覺就像看連續劇,還越來越離譜。
暴雨搞停課,家長們鬼叫連天
當然,這幾天暴雨預警讓居民有點措手不及。天文台連番預告暴雨來襲,一早就發布了黃色甚至紅色暴雨警告。學校直接宣布停課,正值大考的學生不用說,哭得比下雨還慘,而家長們也是無奈,抱怨說「這種天氣都不能上學,那教育局直接修寒暑假比較快吧?」
其實停課背後的考量也不難理解,畢竟香港的暴雨常伴隨城市排水壓力問題。信義區淹一池水和大排長龍的巴士站都是傳統戲碼。但是你停課就停課,還來一個「海嘯預警」,這誰頂得住啊?
海嘯預警?嚇死人了結果還不如大浪
這邊暴雨才火急火燎,那邊天文台又說,海嘯可能會在今天下午5點左右抵達香港。當地居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少數人真的有點驚慌失措。不過天文台的補充說明也來得快,這場「迷你海嘯」的預期最高波幅可能只有0.1米,影響程度微乎其微,大家就當成一次高級版的漲潮吧。
太平洋沿途地區的其他海域倒是有些異常情況,日本的石卷港還測到了0.5米的波高,不過你要說這是什麼大災難,確實有點扯。話說回來,香港居民繃了一整天的神經,天文台這波操作多少還是讓人有點不太滿意。畢竟0.1米的「海嘯」說出來,都快趕上幽默段子了。
天氣描述「過於誇張」?氣象預測是門高深學問
不可否認,天文學家們的工作壓力是超大,他們得不僅預測週邊氣候狀況,還得顧及市民的心理承受力。這次會引起這麼大反應,估計是因為「海嘯」這個詞在東亞語境里是高度敏感的,畢竟當年災難片《日本沉沒》讓大家對這玩意兒望而生畏。
不過我們也得理解,像這種指定要報告的時候,不能還有人手敲不出「海嘯報告」這四個字吧?殊不知,全球氣象機制複雜得不可名狀,以致於0.1米的預測高度,也必須通過一整套數字模擬系統來得出來。難怪天文台砸重金,甚至開發了自家API、還開放了時鐘報數服務,超前部署成績算優秀。
Corol有話說:天氣這玩意兒,不說怕被罵,說了更慘
我真心覺得這次的香港天文台有點夾心餅乾的感覺,講明白了吧,預告失準會被罵;要是講得太嚴重,人民情緒又更慌亂。那要怎麼辦?用人工智慧也許更準確?再說當初地震監測的準確度也全是資金端的堆疊,怕什麼呀。
當然啦,專家也不能只靠機器來代替「人腦情報」分析;既得有科學邏輯,又「報實但別引爆全場」~ 所以即便咱們今天沒真被洪波吞港,天文台基層牛作更值滿意點讚,香港還挺平確!有句話要溫馨提醒:理性盡全力相信就愛護!畢竟科技生也算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