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林明昕 南韓官員批外交失禮,緊急處理APEC事項 PTT
林明昕因APEC緊急事項挨批「外交失禮」?南韓官員的反擊成了焦點
最近,有關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在南韓的「外交風波」可以說是鬧得滿城風雨,連台灣的PTT八卦版都跟著炸鍋。事件起因就是林明昕臨時取消與南韓「真相和解委員會」的會面,理由是有APEC相關的緊急事項需要處理。不過,南韓方不太領情,委員會長朴宣映火冒三丈,直接在臉書開砲批台方「傲慢與無禮」。這件事真的讓人看了有點五味雜陳,而且透露出的問題不只是表面的「行程問題」,裡頭暗藏的微妙政治和文化差異,更值得深挖。
APEC行程穿越了南韓外交地雷
先來說林明昕這邊的說法。按照她的辦公室發出的聲明來看,林明昕當時正在南韓仁川參加APEC的「婦女與經濟論壇」(WEF),而且還得在論壇上的重點會議——高階政策對話會議(HLPD)進行致詞,內容也攸關台灣在WEF宣言上的立場,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這場會議碰上了一些臨時的緊急事項,她沒辦法能夠同時兼顧原定在首爾和「真相和解委員會」的會談,只好取消了行程,林方也表示事前已告知對方,並致歉,韓方委員會甚至還回信表示理解。
聽起來合理對吧?但!問題的轉折點在於,是真相和解委員會會長朴宣映,突然在8日以後的幾天裏,於臉書發了一篇頗具火藥味的文章。她表示這樣的臨時取消讓人「屈辱」,還直言台灣會以「傲慢與無禮」的形象存在她心中。最傳奇的是,她還提到早年南韓和台灣斷交,認為台灣應該對這種外交難處更有共感,結果卻重重刺了一刀,這樣的劇情反轉直接讓輿論炸開了鍋。
南韓委員直指「傲慢無禮」:這回合打臉夠痛?
朴宣映的描述可以說是情緒滿分,她除了批評台方行為外交違禮,還不忘提及自己精心準備的迎賓規格,從象徵兩國友好的插花,到點心、禮物,甚至國旗等細節。朴會長表示,台方的臨時取消讓這些準備成了付諸流水,不只是物質上的浪費,更動搖她對台灣的情感。以及那一句經典「即使過了3天,屈辱感仍無法消散」,直接讓話題拉升到一個情感高度。要注意,這並非單純的私人情感發洩,南韓的媒體迅速跟進,部分對台意見並不友善的報紙還用這件事添柴加火,讓故事的走向更加複雜。
台灣式危機處理:公關應對vs傳統文化隔閡
但從台灣這邊的角度來看,這事真的是一場非必要的災難嗎?說實話,外交禮儀上的確該特別小心,而這種公開指責無疑讓小意外升級成了大事件,說是外交關係的「地震」都不為過。不過,整件事情另一個焦點是:台灣的決策習慣是否真的容易忽略他國文化敏感度?台方當下似乎「技術對事」,林明昕強調行程衝突,並以實事態度取得對方諒解,但是這可能忽略了對方更深層的需求,也就是他們對形式、外交象徵的重視。
這部分與南韓文化中的「情」有關。在傳統韓式文化裡,這樣的會面並不完全只是政策層面的技術會談,它更代表著一種互相尊重的儀式和形象。而林方當天因APEC突然變更的處理方式,很可能正好顯得「技術性太強」,忽略了南韓方所期待的人情互動細膩度。
Corol吐槽時間:台韓微妙的關係戲碼重演
說真的,我看到這事的第一反應還真的就是「是在哈囉?」林明昕的行程排得滿到炸開,說沒有APEC這層急事,她會甩一個行程嗎?應該不會吧?但問題就在這,兩邊顯然都認為自己立場合理,除了讓兩方支持者廝殺,應該也很難有真正的說服力。
但追根究底,它反映的是台灣和南韓的相處其實一直以來都偏「尷尬模式」。你看,1992年斷交後,中韓關係遠比台韓要緊密,而這次事情的餘震其實也透露南韓在「親華」到「抗中」間擺盪的大環境影響。不過說白了,朴宣映這次選擇在公共場合開砲,某種程度也是韓國當前政局對台灣關係「不夠熱絡」的一面倒寫照。
最後我還是想說,台韓要改善關係,不只是靠幾場官式會談過場,也不是讓表面互動看起來大家都很開心就能緊密聯結的,最重要的是一次次的誠意累積,如果每件事都變成雞蛋裡挑骨頭,那其實這些像林明昕這樣的第一線人物背負的壓力,真的母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