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Ethereum 全球最大以太幣企業巨鯨誕生!35 天狂掃 83.3 萬枚
Ethereum 全球最大以太幣企業巨鯨誕生!35 天狂掃 83.3 萬枚
全球最大以太幣巨鯨:BitMine驚人吸金之路
哇靠,BitMine這個美國上市礦商真的有夠狂!短短35天內,不僅囤進83.3萬枚Ethereum,還直接榮登全球上市企業的以太幣之王,這速度真的沒在跟你開玩笑。最新消息指出,他們手上的以太幣市值已經飆到29億美元,讓對手SharpLink Gaming(48萬枚)和The Ether Machine(34.5萬枚)完全被甩在後面。而且說到這一波大動作,還得回溯到7月初他們宣布轉型的時候,從私募籌了2.5億美元後,BitMine簡直是一路狂奔,不只是囤幣,還高呼「5% 鍊金術計畫」,目標直接瞄準全球以太幣供應量的5%。
說真的,這公司很懂玩資本市場遊戲,發行普通股、可轉債、籌資動作一氣呵成,再搭配明星級投資者的陣容,像是有Bill Miller III、Peter Thiel底下的Founder’s Fund,還有方舟投資(ARK Invest)的Cathie Wood,這陣仗你就知道不是隨便喊的。更扯的是,方舟投資光是7月29日後就砸了5,230萬美元去買他家的股票,而Founder’s Fund乾脆直接拿下BitMine 9.1%的股權。這完全就是資本圈的夢幻操作,你不服氣都不行。
Ethereum價格:重返榮光還是回撤驚魂?
現在來聊聊Ethereum近期的價格表現,可以說是熱到快燙手了。7月一路衝鋒,飆升超過50%,一度逼近4,000美元大關,讓大家都在期待接下來會不會突破心理壓力區。技術指標通通亮綠燈,什麼移動平均線啦、RSI啦、MACD啦,敲鑼打鼓告訴你說多頭還有戲。不過你知道,幣圈就是這樣,當大家都在看多的時候,就得注意短線回調風險了。尤其在這波暴漲後,交易者來個獲利了結也不是沒可能。
歷史上,Ethereum的八月走勢可是妥妥高風險月份。2021年大漲過後,今年2025年的這個時間點再度成為焦點,但老實說,現在差不多是關鍵分水嶺,4,000美元若能守穩的話,往4,400–4,500的區間進攻不成問題。但同時,也得防著跌破3,600美元的風險,不然真要腳軟回踩3,300美元。
BitMine吸幣背後:加密圈的未來是喜是憂?
BitMine現在這種囤幣模式,有人說是「Michael Saylor 2.0」,模仿MicroStrategy之前的那種企業瘋狂買幣操作。但這種手法真的能永久奏效嗎?其實也不一定。現在Ethereum漲是漲,但這種大型企業吸幣再加上網路升級(像Dencun計畫降低Layer-2手續費)和現貨ETF資金流入,市場流通性確實被緊縮了,但同樣,這也讓價格的波動性更高,稍微有風吹草動,可能就是天崩地裂。
另外一點不容忽視的是宏觀因素、美聯儲的利率政策變動,這些對加密市場的影響可是靈魂級別。再說了,企業囤幣的操作還是建立在大家相信Ethereum未來有長期價值,但只要稍有裂隙,熱錢一夕撤離也不是沒看過。
Corol的狠話:是在哈囉?BitMine是在炒作還是真有料啊?
這波BitMine的大舉吸幣行動,你說厲害是厲害,他們的資本操作和明星投資者加持確實賺到了流量和市場優勢,但老實講,背後藏著的風險真的不小。就拿他們的「5% 鍊金術」這超霸氣的口號來說,說到底,全球以太幣供應量才多少,他們想吃下5%,這等於要去跟所謂的去中心化精神開戰欸!企業不斷買幣,會不會變相操縱市場?會不會反過來壓縮散戶的生存空間?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另外,我就問一句,未來Ethereum真的能一路高歌猛進嗎?現在漲是漲啦,但歷史上加密貨幣哪一個不是過山車式波動?BitMine搞這種超大規模囤幣,萬一踩到天花板,就看一場比比誰先撤得快的角力賽了。說穿了,我不是不看好Ethereum,我看的是這幣圈生態跟它背後的每個角色,到底誰能在這場加密博弈中挺住。所以啊,兄弟姐妹,如果你是想跟風投Crypto,先問問自己心理素質夠不夠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