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232條款鋼鋁關稅爭議升溫,對等關稅清單波及半導體與螺絲行業

文章目錄

    232條款鋼鋁關稅爭議升溫,對等關稅清單波及半導體與螺絲行業

    232條款鋼鋁關稅爭議升溫,對等關稅清單波及半導體與螺絲行業

    鋼鋁關稅的地雷:到底是在打誰的臉?

    當川普高調掏出《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將鋼鐵和鋁材的關稅從25%直接飆升到50%,人們會想問一句:這究竟是在懲罰中國?還是在折磨美國的盟友?事實是,從最新報告來看,中國鋼鋁材對美出口量杯水車薪, 美國50%的鋁材依賴外國供應,而主要來源國竟是盟友加拿大。如果要說有誰在喊疼,那就數加拿大企業的哀嚎了。    與此同時,補充條件的繁複程度堪稱宛如「關稅版迷宮」。洗衣機的鋼材要100%美國熔煉,汽車零部件得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不符合規定?稅雷伺候!但更尷尬的是,這種針對鋼鋁製品的關稅政策直接把如洗碗機、螺絲釘和汽車零組件的成本全線抬高,不僅掃了中國,也影響了自己。

    螺絲行業:被全球化拿捏的小產業

    螺絲,這個在消費者眼裡只是維修工具箱裡的一個零件的小產業,其實早已被全球化拿捏得死死的。第232條款將中國和墨西哥列為螺絲進口來源的頭部玩家——這兩國占美國鋼製產品市場的一半份額,其中自然包括螺絲。隨著對鋼材徵收高關稅,螺絲行業不僅得感受原材料進口成本飆升的壓力,還苦於本地工廠的生產限制。再細看台灣市場,也不能高枕無憂,畢竟它在螺絲行業配件供應中占有14%的比例。    美國本地螺絲生產業者在多重關稅包裹之下,要么勒緊褲帶自己苦撐,要么選擇更昂貴的替代方案。市場只剩兩種聲音:一種是叫買不到現貨,另一種是嫌成本被關稅癱瘓。更悲哀的是,這些小螺絲貿易摩擦的背後,還捲入整個鋼鋁業的戰火,想喘一口氣太難了。

    232條款鋼鋁關稅爭議升溫,對等關稅清單波及半導體與螺絲行業

    半導體:不只是晶片,那是一場全球競賽

    當美國政府在半導體進口上開始亮出232條款時,一切就不再只是國內政策,而是一場國際競賽。從數據來看,美國在半導體產品上依賴外國供應商的程度無可厚非——2024年進口額比出口高出了2000億美元,震撼得都可以開一家電影院播放文件數字。    然而,更嚴重的情況是,中國不僅主宰了美國晶片進口的1/4,還掌控全球三分之一的組裝、測試和封裝(ATP)環節。台灣雷厲風行,提供了五分之一的晶圓與成品晶片貢獻,但追逐的壓力下,連墨西哥也參一腳分蛋糕。有了關稅的加持,意味著美國國內的晶片製造能力必須與政策的推動力度相匹配,尤其在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的影響下,產能與依賴這一國際政治博弈的平衡更是懸而未決。

    關稅政策背後的矛盾與誤區

    第232條款的本意是設計用來捍衛美國的經濟安全,表面上是針對中國的不公平競爭,但實際上卻把盟友拖進泥潭,徹底水深火熱的感覺。鋼鋁關稅讓加拿大無奈,螺絲行業迎來成本噩夢,而在半導體重災區,中國繼續高枕無憂地執行他的全球策略。    唯一明顯的贏家,似乎只有那些能夠獲得豁免的特例行業,比如說飛機與航太、美墨加協定下的汽車產商。然而大部分的本地製造業者,仍不得不在成本和競爭壓力間苟延殘喘,苦不堪言。這就讓人不禁嘲諷,川普打著保護國內產業的旗號,卻實際上拍了一部關稅版大片,演得誇張但收穫寥寥。

    232條款鋼鋁關稅爭議升溫,對等關稅清單波及半導體與螺絲行業

    未來:政策博弈何時曲終人散?

    從鋼鋁到螺絲,再到半導體,一場關稅排山而來,直擊多行業之最。政策博弈的結局,或許正等著那張即將出爐的「232條款清單」,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清單落腳何處,波及的不只是地緣政治,也包括全球化的命脈。

    參考文章來源: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